第5章 时代的呐喊

“夜色!夜色!吐刀乐。”

刚吆喝两声,周围一群人看向他,谢昶整个人涨得通红。

有老外迎过来,他感觉得到了解放。

岂不知,这一声吐刀乐,威力不亚于第一批个体工厂户成立、第一瓶可口可乐入华、第一家肯德基快餐开业、第一条消费品报纸广告刊登、第一辆私家车进口、第一例楼花炒卖。

每个第一次都意味着一个行业、甚至不止一个行业的变化,无数变化就像火车的铁轨一般,铺设在经济时代发展这辆火车的最前沿。

“古董?(德语版)”

国外的白胖子旅客,听得懂吐刀乐,但谢昶听不懂德语。

“biu提佛!verybiu提佛!工艺品(英文版)。”

他不管那么多,只记住了魏子书告诉他的几个单词。

老外听明白了,伸出手想要看看,但被谢昶挥手拒绝。

“小心(英文),劈里啪啦,马尼马尼!OK?”

谢昶用手语指了指碟子,指了指地,然后右手爆开,再搓了搓手指头。

“哈哈哈,OK!OK!”

魏子书坐在摊位上,整个人已经憋得不行。

捂着嘴,身体直打颤,掐着大腿,一点点将笑意发泄。

其他的摊贩都看着老外和谢昶在那里交流。

谢昶的话,他们听明白了,但老外的话,他们听不懂。

只看到,俩人蹲在地下,谢昶将包里的瓷器都拿了出来,交给老外挑选,最后选走了一个瓷碗。

掏出两枚硬币,交给谢昶。

他一脸茫然,不认识这个硬币,只知道比一毛、两毛、五毛的硬币大。

“等等。”

魏子书起身赶忙将老外拦下来,用非常标准的英语说道。

“先生,马克的汇率是四,美刀的汇率是八,便宜点卖给你,你需要付四马克。”

“不,那太贵了。”老外拒绝付钱,并用英语回应道:“工艺品,它不值这个价格,又不是古董。”

“古董?我们的古董是非卖品!”魏子书义正言辞,将瓷碗拿了过来,道:“这个瓷碗虽然不是古董,是工艺品,但是不是非常漂亮?”

说完指着残缺的位置继续道:“在陶瓷厂的加工生产中,每年都要生产非常多的碗,这个残缺的出现,代表了这个碗是独一无二的。

就和你们国外的错版货币一般,有不一样的意义。”

魏子书一顿忽悠。

老外听到错版货币眼前一亮,就明白魏子书说的价值。

当然,只是他以为。

“真的?”

“你可以去其他店铺和摊位看看他们的瓷器,只要是工艺品瓷器,肯定没有这种瑕疵。”魏子书毫不避讳的指了指其他摊位:“你可以看看再来,我的摊位就在这里。”

“好!”

老外兴冲冲的就朝着其他摊位走去。

他们也是第一次来华夏,从古至今流传的丝绸、瓷器,玉石这些东西,在他们的概念里,就是精品。

岂不知,华夏的工业化进程远比他们想象得快。

就像许多留学生去国外,看到一些盔甲、剑,一些欧式特点的物品,就认为特别值钱,一个概念。

——实际,普通人能看到的,百分之九九九都是工艺品。

“刚刚那个钱...值多少?”

谢昶感觉第一笔生意,被魏子书掐断了,很难受。

“一枚马克兑四块,两枚就是八块,找前门做外汇倒爷,说不定能兑到四块二。”

九四年前,汇率实行双轨制,官方汇率与调剂汇率并存,导致不少人利用外汇赚取差价。

就好比一美刀,浮动在五块八到八块七之间。

具体能换多少,就要看个人门路,官方给出来的汇率可不高。

“等会,多少?八块?吐刀乐是多少?”

谢昶反应过来,三毛钱的东西!卖八块!还是差点被骗的情况下!

“我的八块钱啊!!!”

“好了!继续去卖吧,碰到看不懂的货币,或者实在交流不了,又有兴趣,让老外来摊位这里,顺便推销一下大件,大件叫疼刀乐。”

——他专门带了一个大件过来,想要忽悠个冤大头。

说完,魏子书坐在地上,继续端着从隔壁摊位买的《燕子李三传奇》观看。

术业有专攻,他笔头不错。

但哪怕是白嫖,他也只记得大概情节,不可能将原书一五一十的还原出来。

过程的粉墨,也需要去学习其他、看书。

谢昶干劲十足。

丢脸?怕甚!现在让他人丢了都愿意。

.

.

.

“这是多少钱!”

坐在火车上,谢昶捧着花花绿绿的钞票,中间还有硬币。

从八达岭有老火车,直达西直门,来时因为要进货,所以兜转了一圈,等之后,货物送到家,只需要从崇文区东直门坐车到西直门,然后坐火车到八达岭就能出摊。

“具体多少还得去外汇市场看看,大概二百四十左右。”

魏子书话音刚落,谢昶赶忙塞进他包里。

左右看看,生怕被人惦记。

这年头,小偷、扒手在火车、汽车、车站这些位置特别多。

——防不胜防。

出门在外,总会听到有人说,路上注意行李,钱,留个心眼。

“我们这不算骗吧?”

谢昶神情看似担心,但魏子书敢打包票,就算是骗,谢昶也要做下去。

“不算,我们有收据进货单,卖货的时候,以工艺品出售,我们给客人开的收据,也是工艺品,放心,合法买卖。”

——只不过,这事不长久,等其他小贩学会了,就要转行,那时候他应该已经完成投稿了。

“那就好!明天继续!这钱....”

谢昶长舒一口气,斗志昂扬:“真他娘的好赚!怪不得人人都要下海。”

“这钱除了美刀,过几天都换了,不急着用钱,美刀暂时不动,多存点,可以换个好价钱。

另外....找几个踏实点的朋友,让他们跟着一起干,但你什么也不能和他们说,别口无遮拦。”

明年就要对于外汇进行重新调整,只需要去银行就能按汇率兑换美刀,不缺钱,不急着这一时。

至于卖货,光靠他们两个人干,赚钱速度非常慢。

而且,能够卖货的位置,可不止八达岭。

南锣鼓巷、潘家园、报国寺文化市场、琉璃厂文化街、这几个位置,都能进行销售。

“得,那明天不卖货了?”谢昶答应着。

“你晚上找人,答应的,明天不就刚好带着去适应适应怎么卖货?还要浪费一天时间?你是真不知光阴如梭!”

回到胡同巷子。

魏子书打包了几份小吃,门钉肉饼、炒肝、卤煮火烧,驴打滚,炸酱。

巷子里看似特色美食非常多,但吃来吃去其实也就几样式。

“哎哟喂!朱姐,您家小子别是让人当冤大头了吧?”

“是啊,谁会买这么多乱七八糟的瓷器回家。”

“这得多少钱,王府井我去见过,带花的瓷碟得二块。”

“都是宠坏了,得让他出去做事,才能知道赚钱不容易。”

刚到门口,就听到院里邻居议论纷纷,一个劲数落着魏子书。

他倒是可以理解,但谢昶忍不了。

人在做成功一件事的时候,除了喜欢张扬标榜,最受不了别人罗里吧嗦。

“不记得我说了什么?短时间内,不要让外人知道!”魏子书伸手拦住谢昶。

“他说不定是想做点小生意呢?外面摆摊卖瓷器的不挺多的吗?”

他听出来了,是徐晶蕾帮着在和他妈说好话。

轻轻一笑,拎着打包的小吃,走了进去。

“妈,吃饭。”

旁人瞬间停了嘴。

——人前不敢言,人后捅破天。

“我先和谢昶把东西搬进去,徐晶蕾,吃饭没,没吃饭帮忙收拾下桌子,摆在屋里吧。”

说完也不管朱湘的脸色,弯下腰和谢昶搬起瓷器,丢在院里可不是个事,房间内堆堆还是能放下。

院子里的人都还没散,魏子书都能用余光看着邻居对着他指指点点。

——等买下整个四合院,就能清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