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我想问一下,修撰是个什么品级?”李玉问。
“你都做了这么久的活了,难道连这都不知道?从三品。”王烁说完扬长而去。
“从三品,不算低。”
李玉记得自己画的漫画正好是有关唐朝的古言漫画,难道是自己一时画蒙了。
我妈怎么没有一起过来?李玉想。
李玉一时呆坐在原地,既来之则安之,如果不能跳出这个故事,那就在这里安营扎寨吧。
“哎,我家在哪呢?我什么都不记得了。”李玉迷茫地看着满地的书卷。
不一会儿功夫,先是把书籍整理好,然后她又去殿旁的水房接了桶水,随手抓了一块抹布就开始抹地板。
反正下午文渊阁大学士要来,还是打扫干净比较好,不然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就难看了。
李玉看着太阳照进房内的影子判断,现在是正午时分,因为影子最短且垂直。
李玉洗了把脸,然后掸掸灰尘就走了。
“李玉,你还没吃饭吗?”李玉刚走几步,在檐廊尽头遇到一个书生。书生穿一身白衣头戴幞头。
“嗯,是的。”李玉说。“我忘了,你吃了吗?”
“我也没呢,要不我们一起吧。今天中午公厨好像有好吃的,据说是下午有文渊阁大学士来,所以一大早集贤院采买就忙的不亦乐乎。”书生一边解释一边走在李玉的前面。正好给李玉带路。
公厨就是古代官府的员工食堂,一般各个院的办事都在那里吃堂食。
而天子则有自己的御膳房,在武周朝是司膳寺。
“哎呀,王朗,你怎么还和李玉一起来了?”刚走到公厨门口,一个人从里面出来,见到书生点头说。李玉这才知道这个书生叫王朗。
“这不是正巧遇到吗?”王朗说。
李玉往旁边退了几步,给面前的人让路。
等那人走远,李玉和王朗才进门。
里面是几张大矮桌子用屏风隔着,最里面是几个大木桶,分别是热乎乎的馎饦,和热汤饼,因为是夏天还有降温的凉水,粉粥,和一些水果。
“李玉,你想吃什么?”王朗问,他已经在她细数时盛了一碗粉粥。
“我要个梨吧,你去吃吧,我再打碗馎饦。”李玉说。
等到坐下来吃饭,李玉想起了这些食饷会不会是收费的。
“这些吃的要钱吗?”李玉问。
“不要钱。政府出。”王朗说完就拿起碗准备走,李玉没发现他吃的这么快,一眨眼功夫就收拾完了。
“我还想问一下,你每月俸禄是多少?”李玉说。李玉是想推断一下自己的收入。
“正三品每月俸钱17000文。”王朗说。“我下午还要去集贤院接待大学士,必须要去殿上收拾一下,我先走了。”
李玉还想继续问些有关自己家庭住址的问题,但是王朗已经走远了。
李玉收拾完饭碗,没有地方可去,就逛起了院子。
等转了三四圈,她才摸清,这里有一个主殿就是王朗说要收拾的地方,旁边是藏书阁,都是收藏典籍的地方,后排李玉来时的地方是藏经阁,几处由檐廊连接。偏殿是公厨。还有些小地方就是茅房和水房。
下午日照偏斜时,文渊阁大学士终于来了。
一众人等都站在集贤院大门外等着。
大学士的车马停住,王烁就迎上前去。
等他们寒暄完,李玉才听出来一些情况。
大学士叫张成福,字诚服,怎么觉得很有城府。他是奉皇帝之命前来监督集贤院修编武周的朝史。武后登基没几年,所以要修的东西并不多。
等张大学士和王院士一起走进院内,后面的众人才跟着进去。
“王朗,你说大学士是很厉害的人吗?”李玉小声问王朗。
“这个我不清楚,不过据说张成福诗能七步秒出,说不定很厉害吧。”王朗说。
“这个......”李玉没说话了。
“跟在大学士身后的那个人是谁?”李玉看见大学士身后一直有个人在跟着。
“他是宋之问。”王朗回答。
“宋之问,我好像听说过。”李玉说。
“他也是个学士,在习艺馆谋事。”王朗说。
李玉跟着众人走进大殿。
张成福大学士客套了几下坐在宾席上。众人也跟着坐了下来。李玉在后面站着。
“这次武后要求重新修史,大家不可怠慢。一定要多翻阅资料,多问多听多记,最好按时完成。”张大学士的口语讲的很直白。
李玉感觉这就是大学士的水平吗?
张大学士继续说:“大家是按什么步骤来进行呢?王烁你先说。”
王烁一下子被问懵了。吱唔了好一会儿说,“卑职还是按照时间顺序,以时为线以史为纲,主要侧重武后的朝堂训言。”
张大学士不知道听懂了没有,点点头说:“比如司马史公。”王烁听完是一脸懵。
李玉这下子知道张成福的深浅了。
历史人物能混淆,说话直白的不像这个时期的人,只能说他是个半吊子。
“王朗,你来.......”张大学士继续让众人回答。
“我一会儿怎么说呢?”李玉思考半天。
好在天色近晚,还没等到李玉说话,张大学士就准备好离开了。
“好了,天色不早,我的督导任务也算是完成了,大家的态度和能力我也有些分寸,希望大家能继续努力,好吧,我就告辞了。”张大学士说完就走了。
“大学士,其他殿你还没去呢?”
“如去,如去。我先走了。不用送。”
没等王烁站挥手,张成福的马车就蹄飞尘扬的走了。
等集贤院的众人回到大殿,天色乌黑,烛火点起,影影绰绰的灯影照在众人脸上,尽是疲相。
“李玉,走吧,我们去吃饭吧。”王朗找到李玉说。
“好吧。”李玉还在考虑自己的住宿问题和身份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