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陛下又要搞胡惟庸这种大案?文官偃旗息鼓!

“陛下,这万万不可。”

“夏元吉,仅仅是个五品员外郎,直接升任侍郎,大明开国之后,还从没有过如此先例。”

这下吏部尚书坐不住了,立马就否定了朱雄英的建议。

开玩笑,夏元吉才当了几年官。

就算是一个新科状元,至少也要从七品开始,有些状元,还只能从九品官做起。

夏元吉就这么成了户部侍郎。

这和一步登天有什么区别呢?

他配吗?

“陛下三思啊!”

紧跟着满朝文官全都一面倒地劝解起朱元璋来。

同样是一年年资历熬上来的,这帮文官谁能够同意夏元吉,就这么被提拔到侍郎的位置?

“赵勉还是个开始,你们有一算一,屁股没擦干净的,自己去大理寺老实交代。”

“如果你们不想交代,咱到时候请锦衣卫让你们交代。”

朱元璋这话一说,满朝文武都愣在当场。

这是啥?

找赤裸裸的威胁。

别是因为一个赵勉,再弄出一个胡惟庸大案来?

反对?

谁敢。

他们现在要是反对,蒋瓛立马就拿着一堆事先准备好的证据,扔到你脸上。

一时间,大部分文官都偃旗息鼓,乖乖闭上了嘴。

朝堂上的这些官员,有几个敢说自己是干净的?

无非就是一个严重程度而已。

当然真正的清官也不是没有,就比如那一帮儒臣。

什么刘三吾,什么任亨泰这样的官员。

都属于这些性格耿直的读书人。

不屑于暗地中搞这些蝇营狗苟的事情。

但这种人,太在乎的名声。

都说当官是为了名和利。

大部分官员贪图的是利,但是像是刘三吾这类人,他贪图的就是名。

都想要争取一个青史留名的机会。

眼看着没人带头了,不少官员就把目光瞄准了御史还有刘三吾这些翰林学士。

然而让人有些意外的是,在这个情况下,刘三吾一点反应没有。

其他几个大学士,也完全是事不关己的态度。

一时间这帮文官的心情算是沉入了谷底。

这帮大学士的反应,就只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那就是他们站在了朱元璋还有朱雄英那一边。

这在他们看来,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但是偏偏就发生了。

“按照太孙所言,夏元吉升任为户部侍郎,还有谁敢反对,大可站出来。”

朱元璋扫视众人。

语气更加冰冷。

所有人全都面面相觑。

这谁还敢站出来反对。

真有这么头铁吗?

“既然没人有意见,那事情可就这么定了。”

“吏部尚书,你以为呢?

朱元璋目光冷厉的看着吏部尚书。

“臣遵旨。”

吏部尚书心里憋屈。

但也只能咬着牙答应。

“臣谢陛下,谢皇太孙。”

夏元吉没想到自己才刚刚入朝文官第二年,竟然从当初的翰林院太学,直接跃为了户部侍郎。

这升迁速度,让他自己都难以置信。

其实前几天,朱元璋和朱标特意去召见他。

将他升任为户部员外郎。

他也觉得很不可思议,有一种受宠若惊的错觉。

这才短短几天。

又给他连升好几级,直接提拔到了户部侍郎。

关键是他自己都觉得这太不正常了。

这究竟是为了什么。

“皇太孙前几天提到了商税的事,夏元吉,你觉得太孙所言怎样?”

朱元璋冷不丁地对夏元吉问道。

这下不止夏元吉有点懵了,就连满朝文武都懵了。

还真是一个惊喜连着又一个惊喜呢。

这赵勉的事还没结束,怎么又扯出商税了呢?

皇帝是要趁机在户部撕开一个扣子?

要知道这个口子撕开了。

可这不光影响户部,整个朝廷也将遭殃。

“臣以为,太孙言之有理。”

“大明的商税实在是太低了一点,是时候改改了。”

“皇太孙前面说,此一时彼一时,三十税一,适合大明建国之初,但未必适合现在。”

“如今大明四海皆定,老百姓的生活逐渐平稳,商业也已经快速发展,再收取三十税一,显然已经不合适了。”

懵逼是暂时的,夏元吉到底是个年轻人,脑子转的也够快,立马就意识到朱元璋这个问题的目的在哪了。

无非就是要他支持朱雄英。

况且他也不觉得朱雄英哪说错了。

夏元吉可不牵扯到商税的问题,他本身就是寒门出身,和朝堂上面的大部分江南世家大族不一样。

朝廷上大部分官员,要么出身世家大族,要么就是被世家大族资助走到了今天。

其中盘根错觉,千丝万缕,根本就捋不清楚。

夏元吉没有这方面的顾虑,他现在已经是户部侍郎了,可以让大明国库充盈的政策,

他当然是要支持的,这也算是他的政绩。

何况朱元璋和朱雄英又如此器重他。

他自然也不能不报这知遇之恩。

“你觉得大明的商税,改为多少合适呢?”

朱元璋又问道。

“臣以为,商税要是修改,应该徐徐图之,一开始不能提太多,先将三十税一,改为二十税一。”

“如果成效很好,在一段时间后,再提高至十五税一,甚至十税一。”

“臣认为,商税在十税一的范围内,最合理。”

夏元吉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显然,这部分,他也不是完全依着朱元璋还有朱雄英的想法在做。

而是他之前早就已经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了。

否则他也不会说得如此细致。

“好。”

“那商税改革的事,就由你来具体实施。”

朱雄英对夏元吉的反应更是不满意。

这才是真正可以干实事的人。

其他这个官员,想都不可能像这样的问题。

这时再看到其他文官,脸色可是一个塞着一个难看。

之前朱元璋就提到过一次商税改革的问题。

当时朱标碍于压力,暂时搁置了。

但今天朱元璋有朱雄英撑腰,一上来就将赵勉给拿下了。

这时候谁还敢站出来反对呢。

谁敢站出来,怕是都没法安然无恙的走出这奉天殿。

“陛下,孙儿提议直接建立一个变法委员会,专门负责大明的发展和各项政策改革创新。”

朱雄英此时突然提出了要成立变法委员会的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