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陛下又要搞胡惟庸这种大案?文官偃旗息鼓!
- 大明:朱元璋穿越,带回现代皇长孙
- 灯火阑珊处
- 2027字
- 2025-06-05 10:37:27
“陛下,这万万不可。”
“夏元吉,仅仅是个五品员外郎,直接升任侍郎,大明开国之后,还从没有过如此先例。”
这下吏部尚书坐不住了,立马就否定了朱雄英的建议。
开玩笑,夏元吉才当了几年官。
就算是一个新科状元,至少也要从七品开始,有些状元,还只能从九品官做起。
夏元吉就这么成了户部侍郎。
这和一步登天有什么区别呢?
他配吗?
“陛下三思啊!”
紧跟着满朝文官全都一面倒地劝解起朱元璋来。
同样是一年年资历熬上来的,这帮文官谁能够同意夏元吉,就这么被提拔到侍郎的位置?
“赵勉还是个开始,你们有一算一,屁股没擦干净的,自己去大理寺老实交代。”
“如果你们不想交代,咱到时候请锦衣卫让你们交代。”
朱元璋这话一说,满朝文武都愣在当场。
这是啥?
找赤裸裸的威胁。
别是因为一个赵勉,再弄出一个胡惟庸大案来?
反对?
谁敢。
他们现在要是反对,蒋瓛立马就拿着一堆事先准备好的证据,扔到你脸上。
一时间,大部分文官都偃旗息鼓,乖乖闭上了嘴。
朝堂上的这些官员,有几个敢说自己是干净的?
无非就是一个严重程度而已。
当然真正的清官也不是没有,就比如那一帮儒臣。
什么刘三吾,什么任亨泰这样的官员。
都属于这些性格耿直的读书人。
不屑于暗地中搞这些蝇营狗苟的事情。
但这种人,太在乎的名声。
都说当官是为了名和利。
大部分官员贪图的是利,但是像是刘三吾这类人,他贪图的就是名。
都想要争取一个青史留名的机会。
眼看着没人带头了,不少官员就把目光瞄准了御史还有刘三吾这些翰林学士。
然而让人有些意外的是,在这个情况下,刘三吾一点反应没有。
其他几个大学士,也完全是事不关己的态度。
一时间这帮文官的心情算是沉入了谷底。
这帮大学士的反应,就只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那就是他们站在了朱元璋还有朱雄英那一边。
这在他们看来,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但是偏偏就发生了。
“按照太孙所言,夏元吉升任为户部侍郎,还有谁敢反对,大可站出来。”
朱元璋扫视众人。
语气更加冰冷。
所有人全都面面相觑。
这谁还敢站出来反对。
真有这么头铁吗?
“既然没人有意见,那事情可就这么定了。”
“吏部尚书,你以为呢?
朱元璋目光冷厉的看着吏部尚书。
“臣遵旨。”
吏部尚书心里憋屈。
但也只能咬着牙答应。
“臣谢陛下,谢皇太孙。”
夏元吉没想到自己才刚刚入朝文官第二年,竟然从当初的翰林院太学,直接跃为了户部侍郎。
这升迁速度,让他自己都难以置信。
其实前几天,朱元璋和朱标特意去召见他。
将他升任为户部员外郎。
他也觉得很不可思议,有一种受宠若惊的错觉。
这才短短几天。
又给他连升好几级,直接提拔到了户部侍郎。
关键是他自己都觉得这太不正常了。
这究竟是为了什么。
“皇太孙前几天提到了商税的事,夏元吉,你觉得太孙所言怎样?”
朱元璋冷不丁地对夏元吉问道。
这下不止夏元吉有点懵了,就连满朝文武都懵了。
还真是一个惊喜连着又一个惊喜呢。
这赵勉的事还没结束,怎么又扯出商税了呢?
皇帝是要趁机在户部撕开一个扣子?
要知道这个口子撕开了。
可这不光影响户部,整个朝廷也将遭殃。
“臣以为,太孙言之有理。”
“大明的商税实在是太低了一点,是时候改改了。”
“皇太孙前面说,此一时彼一时,三十税一,适合大明建国之初,但未必适合现在。”
“如今大明四海皆定,老百姓的生活逐渐平稳,商业也已经快速发展,再收取三十税一,显然已经不合适了。”
懵逼是暂时的,夏元吉到底是个年轻人,脑子转的也够快,立马就意识到朱元璋这个问题的目的在哪了。
无非就是要他支持朱雄英。
况且他也不觉得朱雄英哪说错了。
夏元吉可不牵扯到商税的问题,他本身就是寒门出身,和朝堂上面的大部分江南世家大族不一样。
朝廷上大部分官员,要么出身世家大族,要么就是被世家大族资助走到了今天。
其中盘根错觉,千丝万缕,根本就捋不清楚。
夏元吉没有这方面的顾虑,他现在已经是户部侍郎了,可以让大明国库充盈的政策,
他当然是要支持的,这也算是他的政绩。
何况朱元璋和朱雄英又如此器重他。
他自然也不能不报这知遇之恩。
“你觉得大明的商税,改为多少合适呢?”
朱元璋又问道。
“臣以为,商税要是修改,应该徐徐图之,一开始不能提太多,先将三十税一,改为二十税一。”
“如果成效很好,在一段时间后,再提高至十五税一,甚至十税一。”
“臣认为,商税在十税一的范围内,最合理。”
夏元吉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显然,这部分,他也不是完全依着朱元璋还有朱雄英的想法在做。
而是他之前早就已经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了。
否则他也不会说得如此细致。
“好。”
“那商税改革的事,就由你来具体实施。”
朱雄英对夏元吉的反应更是不满意。
这才是真正可以干实事的人。
其他这个官员,想都不可能像这样的问题。
这时再看到其他文官,脸色可是一个塞着一个难看。
之前朱元璋就提到过一次商税改革的问题。
当时朱标碍于压力,暂时搁置了。
但今天朱元璋有朱雄英撑腰,一上来就将赵勉给拿下了。
这时候谁还敢站出来反对呢。
谁敢站出来,怕是都没法安然无恙的走出这奉天殿。
“陛下,孙儿提议直接建立一个变法委员会,专门负责大明的发展和各项政策改革创新。”
朱雄英此时突然提出了要成立变法委员会的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