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琦猛地抬起头,对上王老师那双虽然严厉却蕴含着深切期望的眼睛。那眼神像一道微弱却坚定的光,刺破了他心中厚重的绝望阴霾。一股滚烫的热流猛地冲上眼眶,他死死咬住下唇,才没让眼泪掉下来。他用力地点了点头,喉咙哽咽,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行了,回去吧。把腰杆给我挺直了!”王老师拍了拍他单薄的肩膀,力道很重,带着一种粗糙的鼓励,然后转身,背着手,迈着依旧沉稳的步子离开了。
林琦站在原地,手里紧紧攥着那封沉甸甸的助学金,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夕阳的余晖落在他身上,不再是冰冷的绝望,而带上了一丝悲壮的暖意。王老师的话,像投入死水的巨石,在他心底激起了巨大的波澜。趴在地上不肯起来?不!他不能!姑姑的期望,学校的“投资”,还有……心底深处那点微弱却始终不肯熄灭的星火……他猛地抬手,狠狠抹去眼角即将溢出的湿意,挺直了因为长久蜷缩而有些佝偻的脊背。
他不能就这么认输!他要站起来!哪怕是为了证明给那个沉默看着这一切的人看,他林琦,不是他们想象的那种人!
就在林琦心中重新燃起一丝孤勇的火苗时,一个意想不到的身影出现在他回家的必经小巷口。
黄颖颖双手插在校服口袋里,栗色的短发被风吹得有些凌乱,脸上带着明显的纠结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尴尬。她看着林琦走近,咬了咬嘴唇,似乎鼓足了勇气,才生硬地开口:“喂!”
林琦脚步一顿,警惕地看着她,身体下意识地绷紧。
黄颖颖被他防备的眼神刺了一下,心里更别扭了。她飞快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巧的印着卡通图案的创可贴盒子(和她平时用的纸巾一个风格),动作近乎粗鲁地塞到林琦手里,眼睛却看着别处,语速飞快:“拿着!那天……在琴楼外面捡到的!上面沾了锈,怕你伤口感染破伤风!别……别误会!我就是怕你出事连累班级!还有……那天在考场外……”她声音低了下去,带着点懊恼,“……我说话是有点冲,但……你以后离煜煜远点!这是为你好!”说完,她像完成了什么艰巨任务,也不看林琦的反应转身就跑,很快就消失在小巷尽头。
林琦愣在原地,低头看着手里那个还带着黄颖颖体温的创可贴盒子,又看看她消失的方向,心情复杂得难以言喻。这是……道歉?还是另一种形式的警告?或者两者皆有?那个咋咋呼呼总是对他充满“偏见”的小辣椒,内心似乎也并非全然的冰冷坚硬。
他攥紧了创可贴盒子,又捏了捏口袋里那封沉甸甸的助学金。前路依旧布满荆棘和冰冷的审视,但此刻,他心中那点微弱的火苗,却在绝望的灰烬里,意外地汲取到了两份截然不同却又同样带着力量的“燃料”。他深吸一口气,迎着巷口灌进来的冷风,挺直脊背,大步向前走去。黑夜即将降临,但他的眼神里,重新燃起了孤注一掷的光芒。
王老师那封沉甸甸的助学金和黄颖颖别扭的创可贴,如同投入死水的石子,在林琦沉寂的心湖激起了持续而深远的涟漪。巨大的羞辱和绝望并未消失,但它们被一种更强烈的、孤注一掷的意志强行压下。他不再蜷缩,不再回避那些异样的目光。他强迫自己挺直背脊走进教室,强迫自己将注意力重新钉死在书本上。只是那眼神深处,沉淀下了远超同龄人的沉郁和一种近乎自虐的专注。
选拔赛的成绩在一周后公布。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祁珩毫无悬念地名列前茅,成功入选市集训队。而林琦的名字,竟然也赫然出现在入围名单的末尾!虽然名次靠后,但这意味着他获得了参加下一轮角逐冲击省队名额的资格!
消息传来,班里一片哗然。考场上的失常、黄颖颖当众的指控、他最近死气沉沉的状态……所有人都以为他彻底完了。这个结果,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那些等着看他笑话的人脸上。
“我去!林琦你可以啊!深藏不露啊!”杨哲第一个蹦起来,用力拍着林琦的肩膀,语气带着由衷的惊讶和兴奋,“我就说嘛!你小子闷声干大事!”
林琦捏着那张薄薄的通知单,指尖微微颤抖。他自己都不敢相信。那天在考场,被黄颖颖目光刺穿后,他的大脑几乎一片空白,后面的题目做得一塌糊涂……难道是前面那道豁然开朗的大题,为他赢得了关键的分数?还是阅卷老师看出了他解题思路的独特闪光点?巨大的惊喜和一种劫后余生般的庆幸冲上心头,但很快又被更深的压力取代。入围只是开始,省队名额的竞争,只会更加残酷。
黄颖颖看着成绩单,又看看林琦紧绷的侧脸,表情复杂。她撇了撇嘴,嘟囔了一句:“瞎猫碰上死耗子……”但声音明显底气不足,甚至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别扭?她偷偷瞄了一眼身边的慕煜。
慕煜的目光也落在林琦身上,很短暂。这一次,她的眼神里没有了之前的冰冷或漠然,而是多了一丝极其细微的近乎审视的探究。他考场失常是真,被当众指控是真,但最终入围的结果也是真。这种矛盾,让她心中那点因琴房事件而筑起的、坚硬的怀疑壁垒,悄然裂开了一道微不可察的缝隙。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祁珩依旧是人群的焦点,接受着同学们的祝贺。他笑容温煦,目光扫过林琦时,带着恰到好处的赞许:“恭喜,林琦同学。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你之前的努力有目共睹。”语气真诚,仿佛考场外那场由他“见证”的闹剧从未发生。但林琦却敏锐地捕捉到他眼底深处一闪而逝的冰凉的审视,那目光仿佛在重新评估一件脱离了掌控的工具。
更大的“橄榄枝”随之而来。学校为了整合资源,冲击省队名额,决定成立一个竞赛核心项目组,由祁珩担任组长,慕煜(因其出色的空间思维和图形理解能力,被特邀负责部分建模和可视化工作)以及另外两名尖子生作为核心成员。而最后一个名额,出人意料地落在了林琦头上。
“林琦解题思路新颖,基础扎实,尤其在偏难怪题上有独特见解,虽然稳定性有待提高,但潜力值得培养。加入项目组,跟着祁珩他们多学习交流,对你是难得的机会!”王老师拍板定论,语气不容置疑。
这个消息像一颗炸弹,在平静(至少表面如此)的班级里掀起了更大的波澜。羡慕、嫉妒、不解的目光纷纷投向林琦。能和祁珩、慕煜这样的风云人物共处一室,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