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沉沉,我坐在宿舍的书桌前,屏幕微光映在脸上。银链贴着手腕,凉意未散。
系统界面悬浮在眼前,数据如潮水般涌来。奶茶事件的热度曲线仍在波动,但负面情绪已明显被压制。林小满的社交账号搜索频率持续上升,她的ID出现在多个相关话题下,评论语气看似中立,实则带着试探与质疑。
我指尖轻抚银链,系统随之展开舆情分析面板。
【关键词:叶清歌、奶茶泼面、校园霸凌】
【情绪图谱:初始愤怒→疑惑→怀疑对象转移】
【传播路径:食堂现场视频→社交平台扩散→ KOL介入讨论】
【建议策略:发布澄清声明+引导舆论焦点+预设反向话题】
我盯着“建议策略”那几个字,片刻后轻轻点头。
这场风波已经发酵到临界点,若不主动出击,后续只会陷入被动。苏曼柔或许以为她掌握了节奏,但她不知道的是,真正的操控者从一开始就不在她的剧本里。
我打开手机,开始撰写声明。
内容必须精准,不能带一丝情绪,也不能留任何把柄。第一句刚写完,系统便弹出提示:
【措辞建议:避免使用“挑衅”“陷害”等主观词汇,改为“事实陈述”+“证据呈现”模式】
【语气调整:当前版本情绪值偏高(73%),建议降低至50%以下以提升可信度】
【配图推荐:可附上订单截图+监控画面片段,增强信息可视化效果】
我深吸一口气,删掉原稿,重新组织语言。
声明内容逐渐成型,冷静、克制,却字字如刀。最后附上那张订单截图,以及一段经过处理的监控画面——足以证明苏曼柔并非无辜受害者,而是精心策划的始作俑者。
系统再次弹出提示:
【发布时间推荐:21:47(平台流量高峰)】
【标签建议:#奶茶事件真相#校园霸凌#证据公开】
【预期效果:负面舆情下降40%,支持率上升至62%】
我看了眼时间,21:45。还剩两分钟。
手指悬在发送键上,心跳平稳如常。
两分钟后,我按下确认。
屏幕一闪,声明正式发布。
系统同步启动热点干预功能,设定目标人群画像进行定向推送。同时,我私信联系了几位校园KOL,简单说明情况,并附上一句:“你们可以决定转发与否,但我希望你们看到的是完整的真相。”
他们很快回复,有人犹豫,有人直接答应。
我知道,这场舆论战,才刚刚开始。
消息发出不到十分钟,评论区便炸开了锅。
有人质问:“你说这是假的证据?那你倒是拿出真凭实据啊。”
也有人留言:“你是不是太过了?人家只是个学生。”
还有人冷嘲热讽:“现在连奶茶都能演成大戏了?”
但我没有立刻回应。
系统自动筛选出关键评论,标注出情绪倾向与影响力指数。我只挑了三条最具代表性的进行回复:
对质疑者,我附上完整订单截图编号,供其自行查证;
对劝和者,我简短回应:“我不是为了争执,是为了真相。”
对嘲讽者,我置顶一条冷淡评论:“如果你们觉得是表演,那就继续看下去吧。”
与此同时,系统开始运作,将我的声明推送给更多潜在受众。热度曲线悄然变化,原本压在首页的攻击帖开始下滑,取而代之的是我的声明链接。
23:00整,热搜榜出现新条目:
#奶茶事件真相
我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
耳边传来机械音:
【舆情干预成功,负面情绪占比降至38%,支持率为64.7%】
【林小满账号互动预测值异常偏高,是否加强隐私保护?】
我没有选择加强保护。
让她继续看吧。
她曾是我最信任的人,但现在,我们之间的裂痕已经开始显现。她不会轻易相信我变了,也不会接受我如今的模样。
而这,正是我想要的结果。
真相越清晰,她的怀疑就越深。
我不怕她知道我在掌控一切,只怕她永远不明白,为什么我会变成这样。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窗帘缝隙洒进屋内。
我醒来时,手机不断震动。
热搜榜单更新,#奶茶事件真相#冲上第三位。评论区风向彻底反转,大量网友开始谴责苏曼柔制造虚假冲突,要求学校彻查此事。
林小满发来一条私信:
“清歌,你到底怎么做到的?那些证据……真的都是你找到的吗?”
我盯着这条消息许久,最终只回了一个字:
“嗯。”
她没再追问。
我知道她会去找答案,但她永远不会想到,这一切的背后,有一个能洞察娱乐圈所有动态的系统在为我铺路。
我站起身,拉开窗帘。
阳光洒满整个房间,银链在光线下泛起微弱光芒。
系统界面再度浮现,任务进度更新:
任务进度+20%
我抬手抚过手腕,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这只是开始。
真正的风暴,还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