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空驱动2:爱因斯坦·罗森桥
- 丙等星
- 4959字
- 2020-06-24 22:33:02
第一章:空中楼阁
新的路
辛承一个人坐在审讯室里。房门紧闭,让他无处可去,便只好百无聊赖地四处张望。
过去的四十八小时里,他已经在这间审讯室里见过了很多人,回答了很多问题。纵然他早已疲惫不堪,他也不得不强打起精神来配合调查,只因两天前的那件事——左川恐怖袭击事件,实在是举世震动,牵动着每一个人的神经。
在事发之前,他只是一个普通大学生,与姐姐和老师一起来到左川参观科技展览。怎么都不会想到,居然就这样莫名其妙地卷入了真枪实弹的恐怖袭击之中。
在那场袭击中,数十名持枪歹徒一转眼就控制住了整个场馆,将馆内所有游客扣押为人质。当时,科技展览的与会者都是学术精英、商界名流,甚至还有一些政界与军方要人。他事后才知道,这是国际恐怖组织奥罗拉圣战团在我国境内的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行动,至于其真实目的,他这个无知群众,至今仍然毫无头绪。
辛承又深吸了一口气,再缓缓吐出,好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一些。
即便已成为过去,但当时情势之紧迫,每每想起,都让他心有余悸。恐怖分子准备充分,武器精良,尤为棘手的是,他们甚至还开出了一辆T-95主战坦克,压制住了通往场馆的唯一道路。T-95是在不少国外军队中服现役的主战坦克型号,绝非普通警察可以匹敌。警方不得不求助于附近驻守的军队,但是顾虑到人质的安全,连军队也一时陷入两难境地。时间就在这样的僵持中一分一秒地过去。
辛承原也以为自己已成束手无策的笼中之鸟,谁知之后的情势发展跌宕起伏,哪怕在他最为狂野的梦想中,也从未想象过这种情节。
在展馆地下室里,正巧沉睡着大型载人机动装甲,ATX-001石猿。这部机体原本是为了在地震等天灾环境中进行救援工作而设计出来的,由国家重金打造,碰巧也参加了这一次的科技展。当时会出现在展馆里,仅仅是因为它的主创者——人形机器人权威许淮印教授——已到了退休的年纪,所以借着这次科技大会,打算将机体让渡给合适的科技公司。正是这样的一个巧合,成为了打破僵局的利剑。
辛承作为一个机械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又师从计算机专家韩子房教授,平日里也是资深的机器人爱好者,在当时的情况下,成为了唯一适合的机甲驾驶员。就这样,意想不到的绝境,竟催生出了梦幻般的奇遇,让他成为了梦寐以求的机甲驾驶员。
大型机甲,作为一种跨时代的技术,在登场的一瞬间便打破了战力平衡,将恐怖分子打了个措手不及,为军队打开了反击的突破口。
想到这里,辛承低下头,仍难以置信地看着自己的双手。这一切发生得太过突然,如梦似幻,至今仍感觉不到真实性。他根本无法想象,自己的这双手,平时只会打游戏、写作业的这双手,居然就操纵着大型机甲,成为了平息恐怖行动的尖兵。
说起来,也正是这两天的审讯,一遍又一遍地提醒着他,这一切都是真实发生的事情。来自军队的审讯员们,事无巨细地询问着各种信息,从恐怖袭击的过程,到恐怖分子的样貌、武器、衣着、口音,任何细节都不肯错过。当时情况那么混乱,辛承也不是什么目光如炬的名侦探,有些事确实是记不得了,实在令人好生为难。
除此之外,辛承还要面对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安全审查。大型机甲原本就是最高级别的国家机密,全世界都未必找得出第二台,在这次科技展之前,连其存在本身都被当作机密小心翼翼地保护了起来。这一次事发突然,让他这样一个外行人进入到了驾驶舱,还里里外外摸了个通透,也难怪军方高层要为此抓狂了。那几位审讯员,起初就像是对待犯人一般,详细盘问了他的家世背景,生怕他是外国派来的间谍。幸好,在恐怖袭击中,辛承结识了林哲中将,两人成了患难与共的战友。有了这位名将做担保,总算是省去了不少麻烦。饶是如此,他还是签下了一页又一页的保密协议,军方再三叮嘱,关于石猿的任何信息,都不可以泄露。至于他成为了驾驶员这件事,当然也要永远成为秘密。
让辛承感到最遗憾的,也就是这一点了。他本就是一个狂热的机器人爱好者,在大学里也是机器人社团的忠实成员,现在可好,如此神奇的经历只能永远埋藏在心底,实在是让人心痒难耐。但是他也知道,军方这么做,其实也是为了保护自己。否则的话,就凭他脑海中掌握到的情报,各路势力一定会对他虎视眈眈。
辛承正自顾自想着这些事情,房门又一次打开,走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军人。辛承只觉得眼前一亮,这位军人龙行虎步,光是走进来这几步路,就好似凛然生风一般。此人身材挺拔,比辛承高出整整一个头有余,笔挺的军服遮掩不住其坚实的肌肉,一眼看去,竟以为是来了一位健美冠军。加上他步伐沉稳,背脊笔挺,看上去显得更是高大。
这种不怒自威的感觉,辛承以前没见过,自从认识林哲将军后,才有些明白,这是属于军人的独有气质。他上上下下地打量着对方,心中升起一丝惊羡,心想自己这辈子是练不出这样的身材了。
年轻的军人在他对面坐下,开口说道:“辛承同学,你好,我是华东军区特种部队第三小队队长,名叫林飞流,军衔是少校。”
辛承大吃一惊,眼见对方年纪轻轻,比自己好像也大不了几岁,但居然已经是少校级别。他对军队了解不多,但好歹也知道,在这个年纪就能升到少校,那必是拥有着睥睨同侪的过人本领。他忍不住又打量起对方,只见这位林少校神情严肃,脸颊如刀锋凿过一般坚毅,仿佛已是一位饱经历练的沙场精英。
他这才想起,眼前这位林少校,在左川的战场上就已经见过了。林少校身为突击部队的先锋,一往无前,所向披靡,虽然当时情况混乱,但是他的身手太过惊人,乱军之中来去自如,实在是令人过目难忘。辛承甚至觉得,如果是生活在冷兵器时代,这位林飞流也许会成为青史留名的万人敌。
辛承开口道:“林少校你好!请问这一次又想问什么问题?请你们真的不要再怀疑我了,我祖上三百代都是炎黄子孙,根红苗正,不可能是什么外国间谍。对了,不信你还可以去问我的外语老师,我的外语水平根本做不了间谍啊……”
林飞流轻笑着摇了摇头说:“同学你误会了,我找你只是想询问一些技术方面的事情。这次反恐事件,是已知历史上第一次将大型机甲运用在实战中的案例,而你又是石猿的机师,军方想听取你的意见,也想评估一下,石猿作为实战兵器的战斗力。”
听到这些话,辛承顿时来了精神,不由自主地坐直了身子。将机器人投入到实战中去,这简直就是科幻电影中的场景,光想想就让人热血沸腾。他忙不迭地说:“好的好的,有什么我能帮忙的,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行,你就说说整体的感受吧。不用太考虑细节,凭感觉说就行了。”
辛承点点头,想象着自己又重新置身于驾驶舱内,双手不由自主地浮在半空,仿佛握着操纵杆一般,说道:“当我驾驶机甲的时候,先是有一种很踏实的安全感,因为身体四周都有金属钢板保护。然后呢,启动的时候,机体全身就好像有着使不完的力气,我甚至需要很小心地抑制住出力,才能保持动作平衡。”
林飞流一边听着他的话,一边在自己的电脑上记录着什么,林飞流问:“根据机甲的操作记录,出力一直被抑制在67%至82%之间,从未跌出过安全区间。我们很惊讶,作为第一次驾驶的新人,实属难得。难道说,这不是你第一次驾驶?”
“哈!怎么可能不是第一次?”
“嗯,说的也是。”
辛承摆摆手说:“您别高看我了,我只是有一些乱七八糟的经验罢了。你们也知道,我是理工科的大学生,平时经常摆弄机器人。但真要说到专业知识,我也就懂一些皮毛。”他心想,多亏了实验室里那台行者机器人,让他学到了不少东西,现在想来,两者之间居然也有不少共通之处。
林飞流点点头,继续问道:“你在开战的第一时间,就压制住了对方的T-95主战坦克,这个判断非常准确,是你自己想到的吗?”
“不是,是林哲林将军教我的。”辛承老实交代道,“他当时提醒我,坦克主炮是唯一能够击穿石猿护甲的重火器,只要破坏了炮身,剩下的都不足为惧。”他又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战局的发展还真如林将军所言,失去了坦克后,恐怖分子手中的机枪,根本无法对机甲构成威胁。
“原来是林将军,难怪如此顺利。”林飞流嘴角露出一抹放心似的浅笑,显然是对这位名将充满了信赖。
“是啊是啊,林将军实在是太厉害了!他设计的战术完全发挥出了机甲的优越性,在我压制坦克之后,一路扫荡过去,几乎没遇到什么实质性的抵抗,战斗就顺利结束了。机甲在实战中几乎就是金刚不坏之身,威力实在是太惊人了!”一谈起机甲,辛承就禁不住地兴奋,甚至有些滔滔不绝起来。
林少校却一直保持着平静的神情,此时突然问道:“那么下一个问题,你觉得机甲有什么局限性呢?”
“局限性?”
“对。说了那么多优点,总不可能没有缺点吧?”
辛承一下子有些发蒙,正说到兴头上呢,怎么突然就来了这么一盆冷水?
林少校不疾不徐地说道:“根据我们的数据,机体全身共有二百零三处着弹点,火力密集的右侧小腿部,其实已有两处装甲被洞穿。这一次的战果,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如果真的要将机甲发展为一种常规兵器,那么我们就不得不探讨一下,当敌人有备而来的时候,机甲又能发挥多大的作用?现代化的重型武器里,有很多都能击穿石猿的装甲,比如破甲弹、激光炮等等。这种情况下,机甲的体型太大,恐怕会处于明显的劣势。”
林少校的语调平静而又严肃,没有丝毫虚张声势的成分,辛承听在耳朵里,一腔热血渐渐就有些冷静下来。他知道,对方说的都是对的,自己只是一个既不专业也不客观的爱好者,而对方则是如假包换的职业精英。
辛承又琢磨了一会儿,试图让自己听上去也显得专业一些,说道:“石猿的体积太大,要避过密集流弹,确实是不太容易。但是我想,人形机甲的优点,就是极高的自由度,由此在复杂环境下体现出的泛用性和灵活性。”就这一句话里,好多术语都是平时看杂书时候学来的,他自己也不确定是什么意思。
林飞流从电脑上打开一张图表,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数据,说道:“说到自由度,在这一战中,86%的动作集中在七个预设的动作指令上,也就是基础性的挥拳、踢腿等。临场发挥出的动作里,真正有效的不超过五个。”他不带感情地念着手中的数据,并不是在刻意为难辛承,只是在诉说着客观事实,“还是那句话,我们所顾虑的是,如果敌人掌握了一定程度的资料,那么很容易就能设计出针对性的战术。”
“但是……”辛承想要辩解,但话到嘴边,又缩了回去。对方这番话,让他明白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机体虽然是模拟人体而建,但毕竟不能像大脑控制四肢那样随心所欲。在战斗时,他几乎无暇思考,只能凭借本能来拉动操纵杆,想要执行稍微复杂一些的动作,双手就根本来不及操作。当时不觉有异,谁知事后用量化数据一分析,自己居然只是在重复执行着某几个简单指令而已。
接着,林少校用桌上的一台电脑打开了模拟程序,开始一步步推演在战场上可能发生的状况。辛承哪里做错了,应该如何操作,对方又会如何应对,在屏幕上被一一演示了出来。
辛承有些惊讶,对方不仅仅是一个武功高超的军人,就连机甲方面的知识,也远在自己之上。而且,他总觉得这样的操纵好像在哪里见过,但又想不起来。尽管只是模拟演示,但只要看到那种反应和动作,就已能认清两人间有着天与地的差距。正因为辛承也是内行,所以立刻就能够明白。
“林少校,你可真厉害啊。”他毫不吝惜赞美之词,“难怪这么年轻就能当上特种部队的队长,果然有两把刷子。”
辛承脑子里突然冒出来一个想法:也许,石猿这种东西,原本就是属于林飞流少校的,自己只是不小心捡到了宝物而已。
“还有一点,就是动力能源的问题。”林少校像没听到似的,继续说道,“由于机甲的质量过大,对能源的损耗非常剧烈。这一战持续了不到二十分钟,但能源消耗接近七成。机甲的续航性,也是未来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啊。”
辛承点了点头,脑袋却有些低沉了下来。林少校的这番分析,犹如手术刀般犀利,精确解剖出了大型机甲的种种缺陷,让人丝毫无法反驳。对辛承而言,石猿曾两次救过自己,在内心深处是宛如救世主一般的存在。但今天这一番对话,却颇有一些梦想破碎的感觉。
他也终于明白,为什么石猿计划会被冻结了整整十年之久,甚至连创始人许淮印都将之视为一件失败的作品。
控制……材料……动力……辛承在心中默默记下了几个关键词,这些全部都是林飞流分析出来的缺陷,换言之,也是亟待攻克的技术难点。低落归低落,但他也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一厢情愿的无知少年,他已逐渐明白,科学研究,绝难有一蹴而就的坦途。这段时间以来结识的科研前辈们,无一不是用亲身经历教会了他这个道理。
他深吸一口气,脑中又浮现出许淮印教授的慈祥笑容。这位令人尊敬的师长,奉献毕生精力,走出了一条条弯路、错路,终为后人画出了半幅残缺的地图。
而他辛承的道路,才刚刚开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