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焦虑,皇宫内,血雨腥风,皇子争权夺位。如果这样,大梁,将要消亡。那时,大梁子民,飘荡流离,食不饱腹,衣不蔽体。
一想到这些,皇上总会彻夜难眠。再说皇体有恙,眼看身体越来越差,精神也有些萎靡不振。
他缓缓来到刘文龙面前。
刘文龙起身,赶忙跪下行礼:“祝皇上,身体安康,万岁,万万岁。”皇上微微笑了。
“安梁王,已经给我写信了。”他拍拍刘文龙的肩膀,“谢谢你,龙儿。紫芙城一战,你立下汗马功劳,没有你,梁国战不赢,这我知道的。那个孟安平,一员好大将。你和他,堪称文武双将,国之栋梁,我喜欢,我好高兴。梁国强与大,有希望,一定有希望。”
皇上转回身去。杨侍卫,你去殿外候着,任何人不得靠近。朕啊,有话要说,事关江山社稷。
杨侍卫点点头,转身去了殿外。
皇上挺直了腰身,咳嗽了几声。
大监,把皇上早已写好的圣旨,打开来,声音里带着一丝威言:刘文龙接旨。
刘文龙赶忙跪下来,伏身于地。
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梅公子刘文龙,紫芙城池战中,发明新型兵器,其威力无比,梁大获全胜。朕思梅公子机智多某,文赋颇佳,任贤使能之意,欲发挥其才华,今日,册封为文璟王。赐其府邸一座,名为璟王府。赐黄金一百两,以备生活所用。
钦此!
“谢主,隆恩。”刘文龙忙行大礼。
“爱卿,平身吧。”皇上走上前,把刘文龙扶起来。
皇上转身吩咐大监:“明日早朝,商议国事。除镇守边关的元帅外,任何官员必须到朝。不准迟到啊,没有理由的。”
然后,皇上,安梁王,晋阳王,文璟王,四人一起谈论梁国大事,谈到守护边关,谈到保护黎民百姓,也谈到饥荒问题,更谈论到风调雨顺,安居乐业。
一个时辰后。皇上,三个王爷,一起畅想欣欣向荣,国泰民安的美好景象。
第二天早朝。文武官员,准时来到朝堂上。他们等待着,皇上上朝议政。
刘文龙一身文官礼服,从大殿门口,迈着稳健的脚步,微笑着走进来。然后,他站到了文官队列里。睿文王一脸吃惊,一瞬间,他表情恢复自然,朝着刘文龙点点头。
有几个大臣,看着刘文龙的官服,一阵切切私语。有人不屑,有人浅笑,有人鄙视,也有人赞许的轻轻点头。安梁王见此情景,朝着三皇子晋阳王使了个眼色。
晋阳王心领神会,他走到刘文龙身边,轻轻弯腰施礼。
文璟王面向晋阳王深深一礼。
“文璟王,从紫芙城回来,有些消瘦。这身朝服,嗯,神采奕奕,好啊好。”晋阳王从心里由衷的赞叹。
这时候,皇上走到御案前坐下来。
晋阳王退回到队列里。
皇上身旁的大监,眼睛望着朝堂百官:“今日,上——朝——”。百官齐齐跪下,伏身于堂,嘴里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爱卿们,平身。”
“谢皇上。”
皇上在早朝上,讲到黎民百姓,缺少粮食,食不饱腹,百姓生活困苦。皇上嘶哑着声音,讲到陈兵侵犯大梁边境,他们啊,这是看扁了梁。各位爱卿,有什么方法,解决这两个国战之重题?爱卿啊,谁有好方法?哪个爱卿来说说?
文官们,一致赞同开仓放粮,接济困苦百姓。武官们,一致赞同保护边关,不被外贼侵略。
“这一点,朕知道,且也懂得。那,具体怎么做?怎么才有效果?你,你们,拿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来。”皇上眼睛望着文武百官。最后,他眼睛望向了刘文龙。
皇上微微笑,眼睛里有一丝宠溺,有一丝骄傲。
睿文王看见皇上的眼神,懂得了父皇心里,特别喜欢这个文璟王。几年前,青州,那个死去的李子翰,哼,被我神不知鬼不觉除掉。
眼前,这个可恨的文璟王,同那个死李模样,长得有几份像。某一天,梅公子,你文璟王,哼哼,我也把你送去西边,好好陪伴那个李子翰。哼哼,你是我上位的绊脚石!你是绊脚石!
睿文王眼神里充满杀气。难道,梅公子想夺太子位?不可能,不可能。如果你惦记太子位,很快,本王就把你除掉。哼哼,世上再无文璟王,也再无你文璟王。
想到这里,他轻轻甩了两下衣袖,脸上有了一丝冷笑。
刘文龙走出队列,弯腰施礼。文璟王讲到开官仓放粮,是接济困苦百姓的一种办法。另外,各位官员回到地方,动员当地富庶人家,把有限的粮食拿出来,布善舍施给乡亲们。最重要一点,去楚国采购粮食,大梁和楚国是友好邻邦,百年来亲如一家。如果,楚国皇上知道大梁黎民百姓闹饥荒,他们会捐献粮食,增援我们大梁,会帮助我们度过这一关。
皇上听着文璟王的进言,不时点头。朝堂上的官员,有的点头,有的不屑。
“边关紫芙城战,你对此有何进言?”
文璟王略一思索:边关安危,牵一发动全身,牵扯到江山社稷。何况,燕陈郑虎视眈眈,双眼盯大梁一举一动,说不定在这官员里,就有外贼的眼线。一步错误,也许,招来梁顶坍塌,严重形成山崩地裂的局面。
文璟王抬起头来,望着皇上,朗声道:“皇上。紫芙城战,大梁获胜。怎么有人惦念我们梁国?没有人会惦念,没有人敢冒犯。皇上,夜间睡好觉即可。”
皇上挺挺腰部,脸上异常严肃,点了点头。文璟王啊,朕采纳你的好建议。但愿朕,睡眠踏实,高枕无忧。
“众爱卿啊,谁还有良策要献,尽管讲来。”
文武百官,没有一人走出队列。突然,文璟王又走出来,他跪伏于地:“皇上。臣有一事相求。”
皇上一愣,微微一笑,开口道:“爱卿啊,有事,那就上奏。”
“璟王府。偌大的院子,没有护院人,臣想组建个……”。
“朕准了。嗯,各位爱卿,如果有合适的人选,可以推荐给文璟王,护他人身安全,看护好璟王府邸。”
沈太守把王青,还有一个丫环,举荐到璟王府当差。
这个沈家叶,他有自己的算盘,打得很巧妙。这样,可以做文璟王眼里的好人。更妙的是,王青,则是他安插在府邸里的眼线。
还有几个官员,也向刘文龙举荐了侍卫。
几个月前,苏锐离开阳都,来到了京城。文璟王组建侍卫队的时候,他也进入了璟王府里,变成王府里的一个侍卫。
文璟王认出了苏锐。于是,他提拔苏锐为王府的总管,王青为副总管。平时,苏锐就领着一百多人,在后花园里,练剑,射箭,练武术。有时候,就分组两支队,双方互练拳脚。晨练,午练,晚练,可谓风雨不停,形成王府里的一道靓丽风景。
这一晚,刘文龙躺在床上,眼睛闭着,无论如何,就是辗转反侧,如不了眠。他索性下了床,走出卧室,走到了王府院子里。
天空中的圆月,像个大圆盘,亮亮的。
璟王府,静悄悄。院子里的刘文龙,站在月亮下,越发显的孤单,更显落寞。
突然,他想起心上人沈海云。于是,文璟王轻轻抬起头,望着月亮,轻轻问:“月亮啊,你可知,云儿在哪里?月亮呀月亮,她现在可好?月亮啊,云儿妹妹,她入眠了吗?”
文璟王眉头皱起来。他心里想起了一些古诗词,瞬间,相思便蔓上心头。
是谁?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是谁?笔不停,梦不停,多少柔情泼墨倾,兰心任你评。
又是谁?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又是谁?寄红笺,盼红笺,古渡轻舟何日还,月光披满肩。
这一刻,他深深懂了文人墨客的心头事,那种柔情相思,不是无中生有,不是无病呻吟,而是刻在骨子里的思念。于是,才有一首一首诗,一阙一阙词。于是,在传统文化里,在历史长河里,流光溢彩,熠熠生辉。
这一刻,他突然明白,自己是多么的爱海云。爱是这么热烈,爱是这么奔放,爱她又是多么含蓄,爱她又是多么入骨。一生一世一双人!沈海云,我啊爱你!我好爱好爱你,云儿,你听到了没有?
不知何时,苏锐来到了文璟王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