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派大师讲中医实录:基础篇(下册)
- 张挺 邹纯朴主编
- 3240字
- 2024-06-21 20:26:00
五、脉与心肺等功能的关联研究
下面我想简单地再介绍一下,我们临床对各种脉象的心血管功能的一些观察。我们研究脉象离不开心脏和血管,因为心主血脉,脉和心是有关的。所以,我们借助了西医学测量心血管功能的一些无创诊查的方法和脉象同步进行观察分析。这里,我们用心电图、脉图、心血管循环的阻抗血流图、心音图,同步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每搏输出量,可以得到脉图的面积,还可以得到一个压力,跟脉搏波度的一个换算系数,就是1毫米高度,相当于多少毫米汞柱的压力,这样一个换算系数。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得到脉压、脉压差、每搏输出量、脉图的面积和换算系数。我们可以把这些数字带入一个非线性方程,因为时间关系就不介绍了。带进去以后可以算出什么东西呢?可以算出血管的外周阻力和血管的顺应性。顺应性就是随着压力变化,它的扩张度是多少,也就是血管的弹性。还可以算出它的弹性模量,还有它的时象平均压。那么在这,我们的脉图特征就可以进行量化读数了,有一个量的概念。
刚才我们讲的是一个定性的特征,通过测算还可以定量。下面还有两项是心功能的指标。一项是心率系数(FRA)。心率系数反应等容收缩期左心压力变化。变化量越大,说明左心的收缩功能越好。另外一项是左心收缩时间间隙。这是现在临床上常用的。在我们刚才的图像里面,也可以通过测算来估计心脏和血管的功能。
我们简单看一下观察的结果。这里我们比较了4种脉,一个是滑脉,第二个是平脉,第三个是弦脉,第四个是实结代脉。我们把它们归纳在一起,用测定的资料作一个分析。这里测定的是4个参数:第一个是每搏输出量;第二个是每分输出量,来反映心脏射血;第三个是血压;最后一个是外周阻力。我们以平脉为标准,滑脉的每搏输出量都大于平脉,比平脉的状况还要好,而外周阻力小于平脉,这说明滑脉的心血管功能比平脉的状况还要好。从弦脉来看,它的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已经低于平脉了。这说明弦脉时人体的循环血量、射血功能都已经减退了。实结代脉时,人体的状态更差。从外周阻力来看,弦脉时外周阻力比平脉时显著增高,实结代脉的时候也增高。所以,这里有大量的数据证实,滑脉的功能状态比平脉好,弦脉或者实结代脉比平脉差。这是一个方面。我们再从心功能的指标来看,滑脉和平脉的心脏功能,都在正常范围;而弦脉,这个功能就比较差了,它的心力系数减退减慢,而左心收缩时间间期延长,这就不正常了;实结代脉更不正常。这里反映了不同的脉象,心功能的状况是不同的。那么从血管的状态(弹性模量曲线,反映血管弹性的好坏),我们也可以看到滑脉的时候,弹性模量比较好,弦脉和实结代脉的弹性模量是比较差的。我们用这些指标再来比较功能性弦脉和器质性弦脉,以及弦脉和滑脉,它们的心血管功能有什么不一样?我们从大量的数据统计中得出一个结论:从功能性发展到器质性,主要是由于血管顺应性的变小,随着血管的顺应性减弱,功能性就变为器质性。从滑到弦,主要是由于外周阻力的变化,就是原来是滑脉,外周阻力增加了,可以变为弦脉。所以,人紧张时,脉可以变弦。因为紧张以后,血管收缩了,张力增加了。但是这种功能性弦脉,精神紧张缓解以后是可以恢复的。假如这个弦脉一直不恢复,那原因主要是血管顺应性减退了。那么,从功能性到器质性改变这个问题,是不是可以做理论的推导或者测算呢?我们还做了一个动物实验来验证。这里我再简单讲一下。我们刚才看到弦、滑脉的一些心血管功能,现在我们通过临床观察来看一看它对内分泌激素的影响。这里,我们就选择了一组阴虚火旺的患者。对阴虚火旺的诊断,之前主要是靠临床症状。但是由于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发展,对这些火旺患者的研究,已经进入微观诊断,也就是说可以依靠一些生化指标。典型的阴虚火旺的患者儿茶酚胺和尿17-羟皮质类固醇排量是增高的。当然这些患者,临床上有非常明显的火旺症状,包括急躁、汗出、潮红等。那么我们就可以从甲亢、高血压、皮质醇增多症、更年期综合征等这些内分泌疾病当中选择,有临床表现以及这些生化指标有提高的患者来进行观察。观察后总结一下。我们可以看到34个患者的结果:随着尿17-羟皮质类固醇排量的增高,出现的滑脉比较多;尿儿茶酚胺升高了,弦脉出现得比较多;而两项指标同时提高的时候,弦滑脉出现的比较多。这反映了什么?说明这些脉象的变化,不光反映了心血管本身的疾病,还可以反映其他因素。比如,内分泌激素可以影响心血管的功能,或者在调节上面造成了一些影响,也可以导致脉象的变化。
再看看动物实验,我们测的是狗的肱动脉(它能够测到和人的正常脉差不多的脉象)。当给一只狗滴注了肾上腺素以后,它的脉象可以变弦。因为是生长激素,交感兴奋了。假如说给狗滴注桑寄生(桑寄生是一个扩血管的药物),那么这个脉就变滑了。可见,动物实验也证实了脉搏波的变化和一些内分泌激素与心血管的调节功能有关。
下面我们想再介绍一下脉搏波和呼吸的关系。为什么做这个测定呢?因为我们现在都在研究气功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作用,那么气功对心血管到底有什么影响?我们就观测了练功时脉搏波的变化。我们观察到,原来是三峰波,经过了腹式呼吸以后,重搏前波下降,变成一个双峰波,就是从平脉变成滑脉。刚才我们讲了,滑脉是外周阻力减少、心血管功能改善的表现。练功结束,呼吸恢复后,重搏前波又提高了,可见,这是一个即时效应。经常练功,就会对血管有调节功能。像我们这些高血压或者是没有练过功的人,就不会出现这个变化。通过练功,能改善心血管的调节功能,使外周和心脏的一些功能得到改善。
接下来咱们看一看发热的脉图。发热的脉图说明不同原因的发热都可以造成脉管的扩张,都可以出现洪大脉。发热脉的降中峡程度不一样,有的更高,有的偏低。这些都和临床发热恶寒的症状有关。当患者恶寒的时候,外周阻力比较高,所以降中峡比较高。当热盛的时候,往往出现一个洪大脉。这个是临床观察的情况。
下面我们再看两个最近的工作。我们在临床上切脉,绝对不是用一个指头切脉的,一个指头可以提供信息,但是要诊断疾病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我们中医的传统是三部九候,要同时观测,同时切脉。所以,我们现在要想加快进度,把脉中的诊断推荐于临床,就应当换成寸关尺的三部九候脉法,就是寸关尺三部同时测定。于是,我们用三个换能头同时测定,反映了正常人三部脉是基本一致的,六部也是基本一致的。这就反映了六脉调和的正常的平脉。在疾病的情况下就不一样了。一个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他的寸脉特别小,反映了心气不足的特征。吐血的患者,他的寸口脉特别大,而尺脉非常小,这就反映了阴虚火旺、上盛下虚的病情。肝癌的患者,他临床的表现是湿热壅盛,说明中间有湿热,患者有非常明显的症状,所以,两个关脉特别大。我们观察了40多例肝癌患者,都觉得在关脉部,尤其在左关部有一些相应的变化。当然这是非常初步的结果。我们提出来,无非就是和大家交流,希望今后能够在这方面加强观察。
最后就简单地讲一讲,刚才提到,一个脉图要观察几十项指标,这个工作量非常大,也很不方便。所以,现在我们用计算机建立了一个自动的辨识系统。这就是用计算机建立了一个训练集,有300例弦脉。这个训练集可以教会计算机设备,当输入其他脉时,就可以判别。现在这个系统可以画图,可以读数,已经被做成专用机,供临床试用。
我们这个工作是很初步的,还有很多不够的地方。通过这些工作,我们体会到,这项工作还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搞好这个工作还需要多学科的结合,而且要与专业队伍、临床队伍结合,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要把我们的科研成果与中医的教学相结合。为什么和教学相结合,就是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热爱中医,能够了解中医,能够立志继承发扬中医学,要对中医事业有坚定的信心,要有兴趣。所以,我们把这些初步成果都逐步渗透到教学上面去,使我们能后继有人。我们说中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但是这个宝库需要人来开发,也需要很多能工巧匠来进行雕塑,这样才能够使这些宝藏展示出奇光异彩。所以,我们想和大家一起来讨论,共同努力,进一步把继承发扬中医学的工作,提到一个新的水平。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