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业务调整

“王总,这是最新的市场统计报告。“

销售部主任老李推了推黑框眼镜。

他将一沓还带着油墨味的文件,放在会议桌上。

王健接过文件,手指在“52.3%“的数字上反复摩挲。

这个用红色加粗标出的数字,在纸张上格外醒目。

“同志们看这里!“

他霍然起身,袖口蹭过桌面的咖啡渍。

“两个月前我们只有27%的份额,现在这个数字增长了接近一倍!“

“这个数据已经很不错了。”

“三个月的时间,咱们在广府家电市场的销售份额,已经达到了一半以上。”

“这多亏了你们这些销售人员的努力。”

“答应你们的销售奖励,我也会准时在下个月的工资里,以奖金的形式发放给你们”

“多谢王总。”

会议室里响起稀稀落落的掌声,十几个销售骨干的脸上,都挂着黑眼圈。

坐在角落的年轻销售小林,偷偷揉着太阳穴。

他西服口袋里,还装着前天在客户公司通宵谈判时,留下的薄荷糖。

“不过“

王健突然转身,投影仪的光束在他肩头投下巨大的阴影,

“这个数据背后藏着大问题。“

幕布上的饼状图急剧旋转,红色区块突然裂成两半,

“大家看,小家电贡献了总销量的82%!“

“要知道,我们不仅推销了风扇、收音机、电视机、DVD、洗衣机,这些小家电。”

“冰箱和空调,这些大型家电,我们付出得努力也是一样的。”

“这场销售战,我也亲自参与了。”

王健拿出一叠这段时间收集的名片,接着说道:

“每天我们拜访的商场、个人家电铺都不少于三家。”

“整整三个月,我这里就收集到了一百多家的名片。”

“咱们销售部总共十个人,就是一千多家。”

“这还不包括,那些在外地出差的销售们。”

......

此起彼伏的倒抽冷气声中。

张文渊的钢笔“啪嗒“掉在会议记录本上。

他俯身捡笔时,才发现自己的白衬衫腋下已经洇出两片汗渍。

“所以我在想,是不是设计理念上出了一些问题。”

“张工,说说你们设计部的情况。“

王健的手指叩击着投影幕布上代表大型家电的蓝色区块,那里蜷缩着可怜的18%。

“王总,我是做设计的,只能用实际的数据来回答您。”

张文渊扶了扶眼镜,从公文包里取出个银色U盘,接着说道:

“这是上个月拆解的松下冰箱内部结构模型。“

投影切换成三维透视图时,会议室突然响起此起彼伏的惊叹。

日系产品的电路板布局像精密编织的蛛网。

而精益家电的同类产品结构相比之下显得笨拙。

“大家注意冷凝管布局。“

张文渊用激光笔圈出关键部位,解释道:

“日本企业采用的多回路分布式设计,比我们的单回路系统节能30%。“

他突然提高声调道:

“但我们的压缩机寿命的测试数据,比他们高出4000小时!“

“可消费者看不到这些!“

东北区销售主管老张突然拍案而起,他粗壮的指关节敲得保温杯咚咚作响,

“上周我在沈阳商场促销,有个大娘指着咱们的空调说'国产的用三年就散架'。”

“非要加价买三菱的!“

......

会议室顿时炸开了锅。

负责华南市场的陈姐扯着沙哑的嗓子道:

“我们导购员说破嘴皮子介绍参数,人家就认准日本牌子!“

她翻开笔记本,密密麻麻记着客户原话:

“'不是不爱国,结婚买的大家电要用十几年呢,这是原话。“

当然。

不仅仅是这些在外省赶回来的销售,这些在广府的销售们也是一样的想法。

但,他们太累了,只能点头表示赞同。

“难道是价格的问题?”

王健的目光扫过墙上的“质量是生命线“标语,忽然注意到张文渊欲言又止的神情,接着问道:

“张工,我记得你之前提到风扇成本的问题?“

“是的,成本这一块对于我们的成品是个很大的问题。“

张文渊切换出新的图表,密密麻麻的柱状图,让几个销售代表皱起眉头。

“我们引进的德国全自动生产线,每小时产能比同行高40%,但单台成本要贵15%。“

他苦笑着指向屏幕,接着解释道:

“这是同类产品的成本构成,他们的模具开发费用,只有我们的三分之一。“

刚入职的应届生小雨怯生生举手:

“那为什么不用国产设备?“

话一出口她就红了脸。

“问得好。“

张文渊示意助手搬来两台样机,

“左边是我们的,右边是市面畅销款。“

他拧开外壳螺丝时,金属碰撞声清脆悦耳,

“德国冲压机床的误差控制在0.01毫米,国产设备目前还做不到。”

“这正是我们所生产出来产品的优秀之处。”

“不过。“

他举起两个扇叶对比,

“普通消费者根本看不出区别,他们只能从外表来判断好坏。“

“这也间接导致了我们的努力,看起来,好像是无用功。”

......

会议室突然陷入诡异的沉默。

只有空调出风口猎猎作响。

王健踱步到窗前,望着厂区里穿梭的货车。

他忽然转身道:

“上个月售后部报告,我们风扇的返修率是多少?“

“0.3%,行业平均是2.1%。“

质量总监立刻报出数据。

“使用寿命呢?“

“实验室模拟测试达到8.2万小时,是国标的三倍。“

张文渊补充道:

“实际用户抽样调查显示,平均使用年限7.5年,而市面主流产品是4年。“

“这些数据消费者知道吗?“

王健的目光像探照灯扫过众人。

销售代表们面面相觑,小林嘟囔道:

“我们宣传册上都印着呢......“

“印在封底折页第三栏,字号6pt。“

陈姐突然冷笑,

“上次展会上,有个老头拿着放大镜找了十分钟!“

......

哄笑声中,王健的手机突然震动。

他看了眼来电显示,瞳孔猛地收缩:

“郭书记?您说......家电展销会?“

整个会议室瞬间鸦雀无声。

十几双眼睛跟着他来回踱步的轨迹转动。

“太感谢了!我们绝对准备好!“

王健挂断电话时,额头已经渗出细密的汗珠。

他抓起马克笔在白板上龙飞凤舞:

“周末展销会,三个重点!“

黑色墨迹力透板背:

“一、直观展示质量优势;二、突出节能特性;三、体验式营销!“

张文渊突然举手:

“厂长,我建议现场拆解对比!“

他的镜片反射着亢奋的光芒,

“就像我们内部技术分析那样,把日本产品和我们的并排解剖!“

“好主意!“

王健笔尖一顿,继续道:

“再做个寿命测试实时显示屏,把实验室数据可视化!“

“可是厂长......“

财务主任老周扶了扶秃顶上的假发,

“拆解十台机器,就是小二十万成本,这预算......“

“批了!“

王健的签字笔重重戳在白板上,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陈姐,你们销售部现在就策划互动方案。”

“张工,带技术团队准备演示设备。”

“老周。“

他转头露出狡黠的笑,

“把库房里,那批工程样机都翻出来!“

众人收拾资料准备离场时。

王健突然叫住张文渊:

“等等,你刚才说德国生产线成本高,有没有可能......“

他做了个嫁接的手势,

“核心部件用进口设备,次要环节改用国产?“

张文渊的钢笔在指尖转了个漂亮的弧线:

“其实研发部正在做模块化设计,不过需要三个月调试期。“

“给你两个月!“

王健抓起西装外套,

“走,去车间现场说。“

......

穿过轰鸣的注塑车间时,王健突然在装配线前驻足。

流水线上,银白色的风扇底座,正被机械臂精准焊接。

火花四溅中。

他提高嗓门喊道:

“看见那个激光校准仪了吗?”

“德国人精工细作是好,但咱们能不能自己研发替代方案?“

张文渊猫腰躲过悬吊的传送带:

“我正带着团队攻关,就是芯片这块卡脖子......“

他们的对话,被突然响起的下班铃声打断。

王健望着潮水般涌向食堂的工人,突然问道:

“张工,你上次说日本企业品牌溢价有多少?“

“同规格产品溢价35%-50%。“

张文渊掏出手机翻找资料,

“不过他们在售后服务网点建设上投入巨大,光是去年就......“

王健突然抬手打断他,眼神灼灼道:

“如果我们用展销会打响口碑,再拿下春晚广告位......“

话说到一半又戛然而止,拳头重重砸在护栏上,

“可惜今年被康巴斯抢了先机!“

暮色渐浓时,王健独自回到办公室。

抽屉最深处躺着份泛黄的策划书。

首页用红笔写着“1984春晚倒计时赞助方案“。

他摩挲着被退回的申请文件,忽然抓起电话:

“小刘,给我订下周去BJ的车票。对,要软卧......“

既然今年的春晚零点计时没有机会。

王健就一定要把明年的春晚零点计时给拿下。

......

窗外,最后一抹晚霞染红了测试中心的屋顶。

24小时运转的老化试验室里,上百台风扇,正在玻璃房内不知疲倦地旋转。

计数器上的数字已经突破5000小时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