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业务调整
- 重启83,从退婚镇长女儿开始
- 放声鸣
- 3051字
- 2025-04-10 00:52:15
“王总,这是最新的市场统计报告。“
销售部主任老李推了推黑框眼镜。
他将一沓还带着油墨味的文件,放在会议桌上。
王健接过文件,手指在“52.3%“的数字上反复摩挲。
这个用红色加粗标出的数字,在纸张上格外醒目。
“同志们看这里!“
他霍然起身,袖口蹭过桌面的咖啡渍。
“两个月前我们只有27%的份额,现在这个数字增长了接近一倍!“
“这个数据已经很不错了。”
“三个月的时间,咱们在广府家电市场的销售份额,已经达到了一半以上。”
“这多亏了你们这些销售人员的努力。”
“答应你们的销售奖励,我也会准时在下个月的工资里,以奖金的形式发放给你们”
“多谢王总。”
会议室里响起稀稀落落的掌声,十几个销售骨干的脸上,都挂着黑眼圈。
坐在角落的年轻销售小林,偷偷揉着太阳穴。
他西服口袋里,还装着前天在客户公司通宵谈判时,留下的薄荷糖。
“不过“
王健突然转身,投影仪的光束在他肩头投下巨大的阴影,
“这个数据背后藏着大问题。“
幕布上的饼状图急剧旋转,红色区块突然裂成两半,
“大家看,小家电贡献了总销量的82%!“
“要知道,我们不仅推销了风扇、收音机、电视机、DVD、洗衣机,这些小家电。”
“冰箱和空调,这些大型家电,我们付出得努力也是一样的。”
“这场销售战,我也亲自参与了。”
王健拿出一叠这段时间收集的名片,接着说道:
“每天我们拜访的商场、个人家电铺都不少于三家。”
“整整三个月,我这里就收集到了一百多家的名片。”
“咱们销售部总共十个人,就是一千多家。”
“这还不包括,那些在外地出差的销售们。”
......
此起彼伏的倒抽冷气声中。
张文渊的钢笔“啪嗒“掉在会议记录本上。
他俯身捡笔时,才发现自己的白衬衫腋下已经洇出两片汗渍。
“所以我在想,是不是设计理念上出了一些问题。”
“张工,说说你们设计部的情况。“
王健的手指叩击着投影幕布上代表大型家电的蓝色区块,那里蜷缩着可怜的18%。
“王总,我是做设计的,只能用实际的数据来回答您。”
张文渊扶了扶眼镜,从公文包里取出个银色U盘,接着说道:
“这是上个月拆解的松下冰箱内部结构模型。“
投影切换成三维透视图时,会议室突然响起此起彼伏的惊叹。
日系产品的电路板布局像精密编织的蛛网。
而精益家电的同类产品结构相比之下显得笨拙。
“大家注意冷凝管布局。“
张文渊用激光笔圈出关键部位,解释道:
“日本企业采用的多回路分布式设计,比我们的单回路系统节能30%。“
他突然提高声调道:
“但我们的压缩机寿命的测试数据,比他们高出4000小时!“
“可消费者看不到这些!“
东北区销售主管老张突然拍案而起,他粗壮的指关节敲得保温杯咚咚作响,
“上周我在沈阳商场促销,有个大娘指着咱们的空调说'国产的用三年就散架'。”
“非要加价买三菱的!“
......
会议室顿时炸开了锅。
负责华南市场的陈姐扯着沙哑的嗓子道:
“我们导购员说破嘴皮子介绍参数,人家就认准日本牌子!“
她翻开笔记本,密密麻麻记着客户原话:
“'不是不爱国,结婚买的大家电要用十几年呢,这是原话。“
当然。
不仅仅是这些在外省赶回来的销售,这些在广府的销售们也是一样的想法。
但,他们太累了,只能点头表示赞同。
“难道是价格的问题?”
王健的目光扫过墙上的“质量是生命线“标语,忽然注意到张文渊欲言又止的神情,接着问道:
“张工,我记得你之前提到风扇成本的问题?“
“是的,成本这一块对于我们的成品是个很大的问题。“
张文渊切换出新的图表,密密麻麻的柱状图,让几个销售代表皱起眉头。
“我们引进的德国全自动生产线,每小时产能比同行高40%,但单台成本要贵15%。“
他苦笑着指向屏幕,接着解释道:
“这是同类产品的成本构成,他们的模具开发费用,只有我们的三分之一。“
刚入职的应届生小雨怯生生举手:
“那为什么不用国产设备?“
话一出口她就红了脸。
“问得好。“
张文渊示意助手搬来两台样机,
“左边是我们的,右边是市面畅销款。“
他拧开外壳螺丝时,金属碰撞声清脆悦耳,
“德国冲压机床的误差控制在0.01毫米,国产设备目前还做不到。”
“这正是我们所生产出来产品的优秀之处。”
“不过。“
他举起两个扇叶对比,
“普通消费者根本看不出区别,他们只能从外表来判断好坏。“
“这也间接导致了我们的努力,看起来,好像是无用功。”
......
会议室突然陷入诡异的沉默。
只有空调出风口猎猎作响。
王健踱步到窗前,望着厂区里穿梭的货车。
他忽然转身道:
“上个月售后部报告,我们风扇的返修率是多少?“
“0.3%,行业平均是2.1%。“
质量总监立刻报出数据。
“使用寿命呢?“
“实验室模拟测试达到8.2万小时,是国标的三倍。“
张文渊补充道:
“实际用户抽样调查显示,平均使用年限7.5年,而市面主流产品是4年。“
“这些数据消费者知道吗?“
王健的目光像探照灯扫过众人。
销售代表们面面相觑,小林嘟囔道:
“我们宣传册上都印着呢......“
“印在封底折页第三栏,字号6pt。“
陈姐突然冷笑,
“上次展会上,有个老头拿着放大镜找了十分钟!“
......
哄笑声中,王健的手机突然震动。
他看了眼来电显示,瞳孔猛地收缩:
“郭书记?您说......家电展销会?“
整个会议室瞬间鸦雀无声。
十几双眼睛跟着他来回踱步的轨迹转动。
“太感谢了!我们绝对准备好!“
王健挂断电话时,额头已经渗出细密的汗珠。
他抓起马克笔在白板上龙飞凤舞:
“周末展销会,三个重点!“
黑色墨迹力透板背:
“一、直观展示质量优势;二、突出节能特性;三、体验式营销!“
张文渊突然举手:
“厂长,我建议现场拆解对比!“
他的镜片反射着亢奋的光芒,
“就像我们内部技术分析那样,把日本产品和我们的并排解剖!“
“好主意!“
王健笔尖一顿,继续道:
“再做个寿命测试实时显示屏,把实验室数据可视化!“
“可是厂长......“
财务主任老周扶了扶秃顶上的假发,
“拆解十台机器,就是小二十万成本,这预算......“
“批了!“
王健的签字笔重重戳在白板上,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陈姐,你们销售部现在就策划互动方案。”
“张工,带技术团队准备演示设备。”
“老周。“
他转头露出狡黠的笑,
“把库房里,那批工程样机都翻出来!“
众人收拾资料准备离场时。
王健突然叫住张文渊:
“等等,你刚才说德国生产线成本高,有没有可能......“
他做了个嫁接的手势,
“核心部件用进口设备,次要环节改用国产?“
张文渊的钢笔在指尖转了个漂亮的弧线:
“其实研发部正在做模块化设计,不过需要三个月调试期。“
“给你两个月!“
王健抓起西装外套,
“走,去车间现场说。“
......
穿过轰鸣的注塑车间时,王健突然在装配线前驻足。
流水线上,银白色的风扇底座,正被机械臂精准焊接。
火花四溅中。
他提高嗓门喊道:
“看见那个激光校准仪了吗?”
“德国人精工细作是好,但咱们能不能自己研发替代方案?“
张文渊猫腰躲过悬吊的传送带:
“我正带着团队攻关,就是芯片这块卡脖子......“
他们的对话,被突然响起的下班铃声打断。
王健望着潮水般涌向食堂的工人,突然问道:
“张工,你上次说日本企业品牌溢价有多少?“
“同规格产品溢价35%-50%。“
张文渊掏出手机翻找资料,
“不过他们在售后服务网点建设上投入巨大,光是去年就......“
王健突然抬手打断他,眼神灼灼道:
“如果我们用展销会打响口碑,再拿下春晚广告位......“
话说到一半又戛然而止,拳头重重砸在护栏上,
“可惜今年被康巴斯抢了先机!“
暮色渐浓时,王健独自回到办公室。
抽屉最深处躺着份泛黄的策划书。
首页用红笔写着“1984春晚倒计时赞助方案“。
他摩挲着被退回的申请文件,忽然抓起电话:
“小刘,给我订下周去BJ的车票。对,要软卧......“
既然今年的春晚零点计时没有机会。
王健就一定要把明年的春晚零点计时给拿下。
......
窗外,最后一抹晚霞染红了测试中心的屋顶。
24小时运转的老化试验室里,上百台风扇,正在玻璃房内不知疲倦地旋转。
计数器上的数字已经突破5000小时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