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家电展销会

清晨六点的番禺会展中心,还笼罩在薄雾中。

五辆解放牌卡车,轰隆隆驶入卸货区。

王健跳下驾驶室,袖口沾着机油渍,冲后面挥手道:

“小陈带人去搬桁架!老张负责调试样机!注意轻拿轻放!“

工人们掀开防雨布,捆扎整齐的钢架结构,在晨光中泛着冷光。

“停!这台空调外机要立着放!“

张文渊蹲在三号货箱旁,鼻梁上架着放大镜。

他按住搬运工的手背,指尖在木箱表面划出倾斜线,他提醒道:

“压缩机里的冷冻油会渗漏,必须保持15度仰角。“

说着掏出测温仪贴在外壳上,看向王健解释道:

“王总,运输途中温差导致冷凝管压力变化,得先做气密性检测。“

......

二十米长的展台逐渐成型。

当“德国工艺·中国温度“的灯箱亮起时。

墙面上突然投射出巨大的齿轮运转动画。

这是王健特意从电影厂借来的幻灯机。

“把对比手册摆成扇形!“

王健踩着人字梯调整射灯角度,指挥道:

“东北区的宣传页要放在最外侧!“

......

午夜时分,工人们瘫坐在纸箱堆上啃馒头。

王健摸出怀表看了眼:凌晨两点十七分。

他抓起扩音器:

“食堂送了猪脚面过来!“

转头却见张文渊蜷在展台角落,手电筒的光圈里,两台空调正在玻璃箱内吞吐白雾。

“温度计校准过了?“

王健蹲下身。

发现张文渊的左手小指缠着渗血的纱布,显然是调试时被散热片划伤的。

“日本机的冷凝管少了两组回路。“

张文渊用镊子夹起日立空调的翅片,

“但他们的温控器确实精巧......“

话没说完。

王健突然扳过他的肩膀:

“看看咱们的杀手锏!“

掀开红绸布,露出台带着仪表盘的古怪机器。

这是用老式电报机改装的“寿命模拟器“。

旋钮上刻着“10000小时加速测试“。

......

八点整。

会展中心穹顶下的声浪骤然升高。

东北口音与江浙软语在空中交织。

穿中山装的国营商场采购员们,腋下夹着牛皮公文包。

皮鞋跟敲击大理石地面的声响,如同密集的鼓点。

“各位请看这份对比手册!“

王健抖开三折页宣传册,封面上“寿命挑战赛“的烫金大字在射灯下灼灼生辉。

围过来的经销商们发现,

内页用对比图表详细罗列着:

风扇轴承耐久测试8.2万小时(行业平均3万)、

彩电焊点抗震强度1.8米跌落(行业标准1.2米)、

空调压缩机连续运转时长突破5000小时。

最震撼的是末页的X光透视图。

精益家电的电机绕组密度比日本产品高出27%,右下角盖着“广府质量监督局认证“的钢印。

......

上海第一百货的采购主任扶了扶玳瑁眼镜:

“王厂长,这彩电的雪花点问题......“

销售小林立即掀开样机后盖,密密麻麻的电路板让围观者倒抽冷气。

“您看这六个信号增强模块,是我们和华南电子研究所联合开发的。“

他突然拔掉天线,屏幕顿时飘起雪花。

“现在接上我们的专利放大器——“

随着旋钮转动,新闻联播主持人洪亮的声音霎时清晰,他解释道:

“就算在黄山景区都能收到中央台!“

......

东北来的皮草商挤到空调展区前。

粗粝的手指敲着玻璃箱,他沉声问道:

“能扛住零下三十度吗?咱们那旮沓冬天泼水成冰!“

王健掀开外机顶盖,露出蟒蛇般的双排铜管,他解释道:

“我们在哈尔滨做过实测,这款机器在-25℃环境下制热量仍能达到额定的85%。“

他抽出夹在手册里的气象报告复印件,冻得发脆的纸张哗哗作响:

“这是去年漠河气象站的记录,我们的测试环境比实际气温还低五度!“

......

人群突然爆发出惊呼。

张文渊在风扇展区抡起铁锤,将某国产风扇的外壳砸得凹陷,机器却仍在顽强运转。

“这是第327小时连续测试!“

他指着电子计数器,提醒道:

“振动幅度始终控制在0.03毫米以内!“

镁光灯下,德国精工轴承泛着冷光,连润滑油槽的螺旋纹路都清晰可辨。

一位温州商人突然高喊:“给我订五十台!就要这种砸不烂的!“

.......

广东梅县供销社的老采,购蹲在洗衣机展台前。

指甲刮擦着不锈钢内筒:

“梅雨季节最怕生锈......“

销售陈姐立即泼上半盆盐水,刺鼻的咸腥味让围观者后退半步:

“这是我们特制的304不锈钢,盐水浸泡测试连续30天无锈斑!“

内筒旋转时带起的水珠,在射灯下折射出彩虹。

老采购掏出老花镜贴近观察:

“给我看看焊缝!“

......

武汉商场的女经理,对着电视机色彩频频摇头:

“这红色太艳了,像年画似的。“

技术员小周额头冒汗,赶忙调试旋钮:

“我们预设了三种模式——您看这电影模式,是不是和上海电影院的效果差不多?“

画面切换到《庐山恋》时.

女主角的连衣裙呈现出细腻的渐变效果,连袖口蕾丝的投影都纤毫毕现。

女经理突然掏出钢笔:

“在合同上加条备注:配套供应色彩调节说明书。“

......

傍晚闭展时,二十几个销售代表的笔记本都记满了联系方式。

王健蹲在签单区清点合同.

突然发现老张的订单备注栏写着“加急!冰灯节前到货!“。

他抬头哑然失笑,哈尔滨的订单居然占了总销量的四成。

......

临时租用的招待所房间里烟雾缭绕,六张订单在长条桌上铺成扇形。

财务老李的算盘珠子噼啪作响:

“东北要的冷暖空调合计214台,江浙彩电订单153台,武汉的抗菌洗衣机......“

“致命问题在这。“

王健用红笔圈出合同备注,提醒道:

“哈尔滨要求零下30℃上门维修,可咱们的维修车在东北冻一夜就打不着火。“

后勤主任翻开发黄的维修记录,也接着说道:

“上个月往沈阳发的三台空调,运输途中冷凝管冻裂了两台......“

......

张文渊突然抽出钢笔在图纸上勾画:

“如果给外机加装电辅热模块,虽然增加5%成本。”

“但能确保-35℃正常启动。“

他的笔尖突然顿住,

“不过温控器要用日本进口的,国产的精度......“

“用这个试试。“

王健从公文包掏出个密封袋,里面是展会上收集的松下温控器残件。

“拆解逆向研发,三个月能不能出样品?“

月光透过窗棂洒在拆散的零件上。

精密弹簧在掌心泛着冷光,某个齿轮内侧刻着“TDK-7“的暗码。

......

回厂的大巴车上.

王健在颠簸中翻开新方案。

在“产品差异化“章节,他重重写下:

北方版空调增厚保温层、南方版优化除湿功能。

中部版洗衣机加装防霉装置。

“张工,必须有个革命性功能。“

他把草图推给昏昏欲睡的张文渊,

“比如空调温度达标自动休眠,待机功耗控制在15瓦以内。“

图纸上的温度探头,连接着改良继电器,他解释道:

“就像电饭煲的保温功能,这样能省三成电费!“

“国内继电器的触点材料扛不住频繁启停......除非......“

张文渊的眼镜滑到鼻尖。

他突然坐起身,喝了一杯咖啡后,才接着说道:

“广府轴承厂新研发的钨铜合金!”

“上周他们总工还说要找应用场景!“

“我们正好可以试试这种材料,能不能达到要求。”

“好。”

......

晨光穿透车窗时,两个声音仍在激烈讨论。

王健的钢笔在材料清单上飞舞:他继续问道:

“电视机加个定时关机功能,电路改造复杂吗?“

“简单!加个555定时电路就行。“

张文渊一边在掌心画着电路图,一边解释道:

“但外壳要重新开模,旋钮位置也要调整。”

“这个功能很简单,但是要改一改外部的配套部件,才能增加上去。”

“嗯。”

......

大巴车缓缓驶入工厂,

王健和张文渊带着满身疲惫,却又满怀希望地走下车。

工厂里机器的轰鸣声依旧。

工人们在各自岗位上忙碌着。

看到王健回来,纷纷投来关切又期待的目光。

王健顾不上休息,径直走向工厂的生产车间。

他发现现有的生产流程,对于即将大规模生产的新型差异化产品而言,存在不少效率瓶颈。

一些老旧设备,在制造新型零部件时,精准度和速度都难以满足需求。

比如在生产北方版空调,增厚保温层的特殊工艺环节。

传统的粘贴设备无法均匀涂抹胶水。

导致保温层贴合不紧密,影响产品性能。

......

与此同时。

张文渊一头扎进实验室。

与研发团队紧急商讨,采用广府轴承厂钨铜合金,替换继电器触点材料的可行性。

他们日夜进行模拟实验,

观察触点,在频繁启停状态下的磨损情况。

经过数轮测试,

虽然钨铜合金展现出了优于传统材料的耐磨性,但在高湿度环境下,出现了轻微的氧化现象,

可能影响继电器的使用寿命。

王健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联系广府轴承厂的总工,邀请对方到工厂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

双方讨论了一天,最终决定在钨铜合金表面镀上一层抗氧化的涂层。

新方案确定后。

张文渊和团队,马不停蹄地投入新实验,

而王健。

则着手制定生产设备的升级计划,准备迎接新产品的大规模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