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眼线这不就来了?

  • 嘉靖仙朝
  • 扬镳
  • 2087字
  • 2025-03-30 17:27:48

看到夏皇后进来,张太后收敛了泪水,不好意思道:“唉,又让你看笑话了。”

夏皇后没叫宫女过来,自己收拾了地上的碎片,宽慰道:“母后也不要太过于生气了,气大伤身。不就是清查田产的事情么,以前也不是没查过,不都糊弄过去了么?”

“从前是从前,现在是现在。那杨廷和也不像从前那样听话了,陛下说的没错,外臣就是外臣。”当即把那日议论庙号的事情,还有嘉靖的那一番“外臣论”又絮叨了一遍,这两件事在她心里堵得慌,几日间已经念叨了好几回了。

夏皇后也是配合:“真想不到首辅竟然是这样的人,这不是过河拆桥么?”

“可不就是么!”张太后揉着太阳穴,叹息道:“我这俩兄弟,一个比一个不省心,嘴里的话更是没个准,若是只有田产的事情倒也罢了,哀家这张脸面还兜得住,就怕不光是田产的事,万一还有几条人命,在这节骨眼,不一定被哪边当了杀鸡儆猴的那只鸡了。”

“是啊。”夏皇后点点头,心中暗想,也得派人回娘家一趟,让父兄看看有没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别让人寻了短处,拿出来当顶缸的。

“母后。”忽然夏皇后想到了什么,问道:“不会是陛下那边,授意蒋冕这么做的吧?”

张太后摇摇头,道:“不是,这件事蒋冕早就提过,哀家推脱说,等新皇登基再议。陛下那边正为父母的名分事情犯愁,应该是没这个心思。哀家料想,肯定是杨廷和看着此时陛下还未亲政,想趁着空档做些事情。”

“这些外臣!”张太后咬牙切齿:“他们一个两个的,都把自己当成为民做主的包青天了,净干一些狗咬主人的事情,看着咱们娘们好欺负,先皇驾崩不到两个月就按捺不住了。”

“母后,消消气。”夏皇后劝道:“那不如去跟陛下说说?”

“先不用。”张太后生气归生气,当了十五年的皇后,十五年的太后,眼界和阅历还是有的,手段也不缺,否则也不能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独霸后宫”之人。

“眼下陛下没心思管这些,咱们也别去烦他。不管蒋冕他们想怎么做,最终都得票拟后归到司礼监,让陛下来定夺。到时候看他都查了什么,要是只是田产的事情,哀家这次绝不会管,这些年皇室待张家不薄,收回一点也是应当。如果是涉及人命的事情,再去跟陛下商量也不迟,左右他的母亲也要来宫里了,用得着哀家的地方还很多。”

夏皇后点点头,道:“一切听母后的。”

晌午,武德殿。

一个小太监来到高忠身边耳语一番,高忠听完,又吩咐了两句,小太监默默退了出去,全程几乎无声,完全没有打扰到正在用午膳的嘉靖。

等嘉靖吃完了,漱了口,高忠才趁着递手巾的机会,道:“陛下,刚刚夏皇后派人来,说了一件事。”

“皇嫂?”嘉靖稀奇道:“她能跟我说什么事情?”

高忠凑到嘉靖耳边,嘀咕了几句。

“太后的兄弟?”嘉靖搜索前世的记忆,完全没有任何印象,不过他倒是对夏皇后的举动觉得有趣,道:“皇嫂的意思,以后太后那边的消息,她会派人告诉朕?”

“是的。”

“那她想要什么呢?”

“夏皇后捎来的话说,她家里什么事都没有,只求万一有人泼脏水,陛下能回护就够了。”

嘉靖又问:“那她家里头,确实什么事情都没有么?”

高忠想了想,道:“奴婢所知道的,夏家确实是如此。这些年先皇偶尔想起夏家,也多有赏赐,但是夏家除了皇后大婚时候陛下赐的土地之外,什么都没有接受过,或者接受了也会再捐回朝廷,比如用作军费之类的。”

“你都这样说了,那应该没什么问题。”嘉靖想了想,冲旁边摆弄铠甲的陆炳说道:“你派人去夏家走一趟,带上点东西,就说是朕赐的。顺带观察一下,夏家有无枉法之事。”

“遵命。”陆炳依依不舍地放下当年宣宗亲征所穿的锁子甲,走到门口,忍不住回头道:“陛下,能把那套甲赐我么?”

“不懂事!想要让黄锦带你到造办处再造一套,这是历代先皇帝的铠甲,也是你能穿的么?”

“好嘞,也行,反正这套我穿应该有点小。”陆炳精着呢,那锁子甲他本也穿不上。

陆炳去办事了,却也没有留嘉靖和高忠独处,明暗留了两位好手在旁,而且武德殿有“武德卫”,这些人都是来自军中或者江湖上的好手中的好手,据说是以秘法控制的死士,个个以一当十,否则也护不住这藏满天下武学、兵书战策的武德殿。

嘉靖还不清楚这所谓的皇室秘法是什么,不过他猜想地宫里面历代皇帝的手札里面肯定有答案,他也不着急。

而且他发现这些死士,也不是那种傀儡型的机器人,和正常人也没什么区别,沟通方面还是很正常的。

就比如他旁边这位单统领,对他的询问便是知无不言。

“单统领,朕还有个问题。”嘉靖看着墙上那张大明堪舆图,问道:“如果哪天,朕打算御驾亲征,你觉得朕至少得具备什么样的本领,才算是有资格呢?”

“不许溜须拍马,说点真的。”

单统领认真思考了一会儿,道:“臣没有做过一军之将,但臣曾在边军打过仗。如果说为将者,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本领,臣觉得陛下至少应该得懂兵法和战阵。”

“哦?”嘉靖感兴趣道:“为何是这两样?”

“陛下,大军对垒,可不是江湖上寻仇。草原上两军阵列排开,无边无际,双方至少都有三五万人,这三五万人的指挥调度,可不是靠嗓子喊就行的,得需要遵循一定之规,这就叫排兵布阵,也就是战阵了。”

“一个好的将军,懂得很多战阵,因势利导,因地制宜,不同情况下不同的使用方式,都能影响战争的走向。”

“而兵法,大多时候都是两军主帅的博弈。谁先猜到对方的心思,谁就已经赢了一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