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略懂即可

  • 嘉靖仙朝
  • 扬镳
  • 2121字
  • 2025-03-30 18:38:29

“原来是这样。”嘉靖点点头,旁边的单统领见他不问了,便默默退下了,一句废话也没有。

在武德殿蹲了一上午,嘉靖也不是一点领悟都没有。

他觉得自己好像发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或者说是规律。

那就是,为什么大明朝,武将一直被文臣所压制。

就单说武德殿这些兵书战策吧,在嘉靖拿起来的时候,就会触发系统提示。

系统把这些书,默认为是“秘籍”类。当然重点不是这个,重点是,这些秘籍类的书籍,每一本上面都有一个“门槛”。

类似于游戏里面打到了技能书,但是这些技能书有等级限制,不能随便学。

就比如手里这本《孙子兵法精要》,是徐达读孙子兵法的领悟,它的限制就是必须得有“秀才”以上的学力才能读懂。

而普通版本的《孙子兵法》,则“童生”学力就可以看,差不多是识字就行的程度。

它俩的区别是什么呢?

一本是徐达自己对孙子兵法的领悟,里面有很多案例,比如攻元大都,结合了哪几条计策,草原作战,能够利用三十六计的几个,案例加上详解,再加上徐达的感悟,肯定是更为深刻,你理解了这本书,虽不及徐达,但也能达到一定的程度。

而那本原版的,识字就能看懂每句话,但没有讲解,没有经验的介绍,真正能领悟几分不一定。

那么由此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一个贼优秀的是大头兵或者是大猛男型的武将,你想学兵法不一定能学会。

而且试想一下,无论你是多猛的将军,在几万人的战场上,你又能发挥出多大的作用?

历史已经给出答案。

三国时候,刘备关羽张飞赵云猛不猛,没遇到诸葛亮之前不也让人撵的跟兔子似的?

单打独斗看个人武力,而大兵团作战,比的是主帅的脑子。

而很多武将的出身就注定了,他们身体虽强,脑子却差一层。

文武兼备的,几代人也出不来一个,大明的真正战神,魏国公徐达也是后学的兵法。

而现在的朝廷里头,边军也好,禁军也罢,大部分都是有武力而没脑子的选手。

但是转念一想,嘉靖觉得这也有可能是历代皇帝刻意为之,否则真冒出一个文武兼备的家伙,大明朝可真就有可能改姓了。

原来是这样……

让百姓读书,做文臣,有脑子而没武力。让军户当兵,练块头,有肌肉没脑子。

需要打仗的时候,就给一群有肌肉的家伙,配上一个王守仁,仗打完了,再把王守仁一顿贬,让他抑郁闹心卸磨杀驴——

啧啧,挺损呐。

又学了一招。

趁着机会,嘉靖也试了一下自己的“学力”,虽然没试出上限来,但武德殿学力要求最高的“进士”程度的秘籍,是否学习的字都是绿色的。

也就是说,他如果去科举,怎么也能考个进士。

够用了,当皇帝不用学习那么好,书呆子皇帝还有啥乐趣。

看看就行了,嘉靖一本书也没学。

翻看的时候,他还找到了一本《镇国大将军御边策》,署名是朱寿。

第一句话就是朕亲征如何如何,一看就是奉先殿躺着那位的手笔。

嘉靖本以为就是一本扯淡的书,但系统给出的“学力”要求竟然也达到了秀才的程度,说明他这本书跟徐达的《孙子兵法精要》是一个档次的。

看来自己的这位堂兄,对军事的理解,并没有像坊间传言的那么荒唐,是有点东西的。

嘉靖想了想,把这本书揣进了怀里,打算有功夫的时候再研究一下,至于用气运值直接学习就算了,那玩意有用,经不起这么浪费。

随后,嘉靖又研究了一下阵法。

阵法的“学力”要求,比兵书要严苛一些。最简单的一字长蛇阵,都要秀才的学力。

而诸葛亮的招牌技“八卦阵”,更是需要“进士”以上的学力才能研习。

六丁六甲,八门金锁等阵法,对布阵的士卒都有严格要求,不是随便的虾兵蟹将都行的。

战阵的精要在于,通过针对性的排兵布阵,让战斗力实现加成。

比如如果单个计算,一百个士卒的战斗力是100,通过布阵,可以达到170的程度,提升战斗力百分之七十,这就是战阵带来的BUFF。

让嘉靖感兴趣的是一个叫“陷阵”的阵法,系统给它的介绍是,让士卒以为陷入绝境,激发其百分之三百的战斗力以其反败为胜,代价是战损率增加百分之二百。

玩命了属于是。

这个“陷阵”奇特的地方在于,它需要的“学力”不高,但是达成的条件很难。

真的陷入绝地,作为主将,你需要保证你的部下心态不崩,否则直接就投降了。

而要是假的陷入绝地,作为主将更不好办,你需要先撒一个能瞒住所有人谎,让大家以为是真的绝地,同时还得保证他们不崩,这属实心理和智商的双重考验,太难为人了。

“王守仁那家伙,估计挺擅长这个的。”

嘉靖同样没学,他又没想过御驾亲征,真有事的时候,王守仁不是还活着么,让他去干就行了。

当皇帝么,啥也不用学,略懂即可。

但是好学的人设是要做足的,所以虽然下午的时间已经有点无聊了,嘉靖还是待到日薄西山,才离开武德殿回乾清宫。

回到寝殿,黄锦也下班了,过来顶替高忠。其实他没必要这样做,但这厮多贼啊,他怕总不在嘉靖面前出现失了宠。所以不管白日里多累,每天这个时候都会来报到。

“奴婢帮您试试水温。”黄锦舔狗似的亲自给嘉靖倒洗澡水,恨不得把舌头伸进去试温度。

嘉靖嫌弃地推了他一把,道:“以前在安陆的时候,也没见你这么谄媚,怎么进了宫好像又阉了一遍似的。以后你少自称奴婢,自称臣就行了。”

黄锦一怔,旋即眼眶含泪。这看似嫌弃的话语,却隐含着嘉靖把他当成正常人看待的心思。啥是臣啊,至少得是有篮子的才能叫“臣”啊,他一个太监,也能称臣,绝对是莫大的光荣。

“多好的主子啊。”黄锦偷偷抹泪,心中更觉得应该对主人好了,他冲角落使了个眼色,一个约莫十六七的宫女,缩着脖子低着头挪蹭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