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延安
- 年代1977,从下乡知青开始
- 钓鱼佬的春天
- 2046字
- 2025-03-24 04:12:23
被好兄弟拉进报名点。
说实话,郑同内心有些抗拒也有些向往,但更多的是忐忑。
未知的前途,多少让人无法安心。
在经历过年代巨变之后,郑同还没办法对眼前晃来晃,穿着军大衣、麻花辫的姑娘产生适应,同样他看着那些长头发舍不得剪,顶在头上像坨牛粪的男人们,也觉得怪怪的。
小伙子,大姑娘们迈着自信的步伐,青春洋溢地从他身旁走过。
“怎么瞅半天也没看见熟人...”
郑同暗暗嘀咕。
今年小伙伴大都参了军,下乡知青的只有他一个人,自己成了那个少数派,望着眼前杂乱乱的人群,他还寻思能不能遇到熟人呢,去同个地方,彼此之间还能有个照应。
可这个如意算盘落空了。
原身闷葫芦一样的性格,注定没有多少朋友。
郭援朝胆子大,从来不知社恐为何物,刚挤进人堆,逮着旁边路过的眼镜男就开始打听。
“同志您好,这次知青下乡的地方,哪儿最好啊?”
“这个我还真不好说......”
小四眼的语气很不确定,但并不影响他挥洒热情,他压低声音道:“不过,我听别人说XJ不错。”
“这也太远了吧?”
郭援朝瞪大眼睛,皱起眉头:“我怎么听说XJ那片儿的狼特别多?没有咱城边的知青点吗?”
“都这个日子了,那还能有?知青点早满员了。”
小四眼摇了摇头走开。
郭援朝杵在原地,‘奶奶个腿的’的骂了半天,恨铁不成钢的瞪着好友。
郑同见状凑到跟前:“怎么样?我去哪儿?”
“都些鸟不拉屎的地方......”
郭援朝脾气本来就躁,听好朋友这么一念叨,顿时就有情绪了。
他没好气道:“让你没事在家睡大觉,好地方那都是香馍馍,谁不想离家近些?早几天来兴许都能在城郊插队,现在好了,直接把你干到偏远地区去。”
“那也没辙。”
郑同耸了耸肩膀,不是特别在意。
他现在最关心的是哪里民风淳朴,反正左右不过十来个月,只要能顺利拿到参加高考的推荐就成。
地球母亲从不会亏待每一位穿越者,来到这个年代,她给予自己的第一个大礼,恐怕就是高考。
经历了十年荒废,第一届高考非常简单。
而且这个名牌年代的大学生含金量很高,大部分都将进入政府部门,再加上后来提倡的干部年轻化,未来这群人几乎都是手抓实权的干部。
光想想都让人兴奋。
不过眼下最关键的,还是赶紧确定知青点。
只要当地人不错,去哪里都成。
郭援朝沉默了一会:“你别笑,等你去了就知道什么是艰苦奋斗,再说你爸妈知道你去那山沟沟里,他们不得担心死?哪天再被狼叼了。”
“那谁知道呢。”
“你一点都不急?”
“急有什么用?着急就能给我从天降下个周边名额?”
“......”
郭援朝被噎了下,一眨不眨的盯着他,忽道:“我发现你今天有点奇怪,前些日子还很抗拒下乡知青,劝你当兵你也不干,今儿怎么没心没肺的?”
“反正右逃不过,洒脱点不好嘛?”
“尿性......”
两人正说着话,人群突然开始骚动起来,一波波的往前挤,边上还有工作人员在高喊“维持秩序”、“注意纪律”,却是知青办开始登记了。
郭援朝拉着他往里冲,猛得跟张飞似的,愣是挤到了前排。
戴老花镜的工作人员坐在条桌前,看着走过来的两个小青年,笑眯眯地抬起头:“小同学是去插队?”
“是的。”
“你想去哪里啊?”
工作人员准备登记了,郭援朝忙把郑同往前一推:“是他去,我马上都要入伍了,想插队也没机会。”
“哦,当兵也挺好!”
中年人语气和蔼,转而看向郑同:“小同学叫什么名字?”
“郑同。”
他点点头写下,眼神饱含欣赏,可下一秒却忽然又问出个让郑同怀疑人生的问题:“说说看,你为什么要去知青?准备去哪里知青?”
当知青也要理由了?给不出理由难道可以不用去?
都是你们逼我去的......
郑同犹豫了一下,瞎话张口即来:“我想走一走革命先辈的路,像他们一样艰苦奋斗,用双手创造幸福生活!同志,让我去XJ为祖国做贡献吧。”
“XJ不行,早满员了。”
工作人员摇头,心想怎么都要去XJ,觉得那儿伙食好?
不过他还是不吝夸奖。
“你刚才那番话说的好啊!走一走革命先辈的路,这句话说的非常好!小同学,我看你的觉悟非常高!要不......去延安怎么样?”
“到了那儿,你会成长为一名真正的男子汉!”
延安?那不就是黄原?
郑同犹豫了一下,这这这有点难办啊,感情您是要把我折腾到平凡的世界去?
那里的黄土会埋人啊。
见他不说话,工作人员又适时提醒:“知青专列三天后出发,去梁家河吧,我觉得那里不错。”
“梁家河?”
郑同默默纠结了小会,最后还是认真的点了点头。
木桌后面的中年人又递来张表格,唠唠叨叨的又说了一堆。
“小同志,把这张表填下。”
这是张个人情况登记表,郭援朝凑上前看了一眼,顿时急了。
“不是?你还真去啊?这地儿还不如XJ呢!”
本来他只是在心里想想,可这家伙嘴快,直接脱口说了出来,所以现在他脸上还有点后悔和尴尬。
果然,中年老帅哥脸色当即垮了。
眼看就要对郭援朝进行思想教育,却没想到这小子反应更快:“哥们儿,这里太闷,我去门口等你。”
他脚下蹬着风火轮溜了。
中年男人见状一愣,嘿,跑的挺利索。
郑同笑了笑,认认真真地把该填的所有内容都写完,随即将信息表递过去:“您看看。”
中年办事员接过来扫了一眼。
“好好,去陕北肯定能学到真东西,年轻人就应该走出象牙塔,深入农村,立足基层服务群众。”
他掷地有声。
郑同听见这种话,就觉得头皮麻,连忙站起来一鞠躬。
“您说的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