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1~2020)
- 王春晖 郑秀峰 郝鹏等
- 3760字
- 2025-04-08 14:29:38
四 促进河南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在经济新常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不断涌现,河南经济也呈现出特有的阶段性特征。要用全面的眼光和辩证的思维来看待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坚持调中求进、改中激活、转中促好、变中取胜。要进一步处理好速度与质量和效益的关系,在稳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更加注重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更加注重风险防范和民生保障,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部署,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打好“四张牌”。河南必须坚定信心、直面挑战、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在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的新征程中迈出坚实步伐。
1.突出打好“四张牌”为引领
当前河南正处在由大到强、爬坡过坎、转型攻坚的关键阶段,传统优势明显减弱,新旧动力转换尚未完成,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问题叠加,制约河南经济发展的依然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足、基础能力建设不强、城镇化率偏低等突出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打好“四张牌”为引领,着力以发展优势产业为主导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构建自主创新体系为主导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以强化基础能力建设为主导推进培育发展新优势,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不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因此,河南应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大势,以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现代服务业强省、现代农业强省、网络经济强省为重点,发展优势产业、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全球产业重组和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涌现中趁势而上,筑牢持续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牵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着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打造发展新动能;抢占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制高点,应对全球区域格局重构新挑战,积蓄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此外,还应着力强化基础能力建设,推动局部优势向综合优势转变,以提升现代化水平为方向,强化基础能力建设,培育发展新优势;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探索中原更加出彩的有效路径。在打好“四张牌”中因应复杂形势变化,把握破解突出矛盾和关键问题的方法策略,激发动力、夯实基础、增创优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及竞争力,有力推动河南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促进河南经济社会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方向迈进。
2.突出供给侧改革为主线
要抓住推进国家供给侧改革契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质需求为导向改善供给机构,提高供给质量,提升供给能力,增加有效供给,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突破口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河南产业发展规划,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力强的知名品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如扎实推进煤炭行业去产能,妥善处置企业债务,做好人员安置工作,因地施策推动商品房去库存,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等。同时也可以鼓励省内工业企业尤其是产能过剩严重的行业,通过“一带一路”等倡议积极拓展外部市场“走出去”,提升一批、转出一批、淘汰一批,从而大力化解产能过剩,既要着眼于培育优质增量,注重对高成长性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优质增量的培育,更要着眼于存量的调整和优化,注重对河南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制造业的优化升级。此外,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应提高城市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引力,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强化企业降成本的各项政策落实;推进教育、医疗、养老、网络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创新;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
3.突出四个强省建设为主题
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要继续依托重点建设工程,通过自主创新、引进技术、合作开发、联合制造等方式,提高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水平,围绕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设备等关键领域,推进重大装备、关键零部件及元器件自主研发和国产化。同时还要运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高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高端产品比重,壮大食品制造、新型材料、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产业,加快产品技术创新和质量品牌提升。
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强省。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方向,加强分类指导和有效监管,进一步创新、完善服务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准入制度。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物流、信息和法律服务、会计、知识产权、技术、设计、咨询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文化、旅游、社区服务等需求潜力大的产业,加快教育培训、养老服务、医疗保健等领域的改革和发展。出台加快服务业发展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组织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城市服务业发展试点;编制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示范工程专项规划,用好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
加快现代农业强省建设。首先,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土地生产能力。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大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以及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等举措着力提升河南农业生产能力,使主要农产品在全国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其次,适应市场需求的转变,强化质量意识,贯彻绿色发展的理念,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充分发挥河南各地资源优势,打造河南农产品特色品牌,提升河南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着力用优质农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增强河南农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最后,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调整农业内部结构、推进产业融合,着力提高效益,增强河南农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持续巩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加快网络经济强省建设。网络经济是信息化催生的新经济形态,最具潜力、最具爆发力、最具成长性。全面推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进一步完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全力推进网络经济强省建设,对于河南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产业新体系至关重要。河南省应全面启动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构建高效广泛的信息网络系统,打造郑州国家级数据中心,夯实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基础。结合智慧城市建设,统筹布局信息感知网络,加快交通物流、农业、制造业等产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产业融合发展,带动百亿级终端市场。同时落实“互联网+”行动,打造应用创新平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推动“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
4.突出“三大攻坚战”为突破点
打好脱贫攻坚战。加强指导督促,拿出过硬办法,层层传导压力,级级压实责任,举全省之力,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紧盯责任落实、紧盯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实效、紧盯扶贫资金有效整合、合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实现100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推动10个贫困县摘帽,做好贫困人口易地搬迁的安置工作。
打好国企改革攻坚战。2017年是国企改革纵深推进、全面发力的重要一年,要以企业产权结构、组织结构、治理结构三项重点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僵尸企业”处置、企业资产重组、过剩产能化解、降低企业杠杆四个方面工作,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深化以混合所有制为核心的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完成国有企业剥离社会职能,扎实推进“三煤一钢”改革发展,加快推进油气、电信等领域改革,再接再厉打好国企改革攻坚战。
打好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坚持分级管理、属地为主,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业务必须管环保、管生产经营必须管环保的原则。精准施策,强化专项治理,抓好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治理,统筹推进调、禁、改、关、停,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行政等各种手段,把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作为大气污染防治的治本之策,确保大气环境质量稳控好转。强化监管,深入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扬尘、劣质散煤、黄标车及老旧车等重点领域治理,实现空气污染物平均浓度稳步下降。同时还要改革创新,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积极推进生态补偿等激励与约束并举的新机制,大力推广大气污染防治先进适用技术,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5.突出打造“三个高地”为平台
打造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高地。聚焦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开展创新政策机制先行先试。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创新载体平台建设,吸引创新人才企业到豫发展。
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加快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等国家战略平台建设。创新开放招商方式,推动国际产能和技术合作。大力发展口岸经济,深化大通关改革,打造“智慧口岸”。
打造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以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载体,以文化产业大发展为支撑,加快文化创意、文化产品电商平台等各类新兴文化产业发展。
6.突出实现“三大提升”为方向
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做好就业工作,妥善安置化解过剩产能中下岗分流职工。完善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体系建设。加强教育、医疗卫生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实现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加快建设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领域治理,及时预防化解各类群体性事件,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不折不扣地落实党中央的经济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和改革方案,实现管党治党水平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