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做箫何
- 三国:开局刘辩,朕不想见毒酒
- 沧山不见君
- 2043字
- 2025-03-26 16:43:16
这一眼看去便有机灵之色的士卒,正是袁家素来安排于雒阳城门处的眼线。
眼见有车队出城,便匆忙赶来汇报。
“这等小事何须汇报?你匆匆而来,无非不过是想借此来诈些赏钱罢了”
袁府家相(管家)本来今夜就事务繁忙,眼看这种小事都要来耽误自己,
便顿感不耐,毫不留情面对其呵斥一声,
眼见自己的心思被拆穿,士卒倒是不以为意,脸上也无甚羞愧之色,
反倒是一脸理直气壮的痞相道,
“俺们今天在城门口生生站了一天,一点油水没曾刮到,
要再不来讨点赏钱,恐怕在军晌下来前,俺都要饿死哩。”
说到此处,这士卒又故意拔高嗓音,开始嚷嚷,
“雒阳谁不知道袁公家大业大,两位袁少君又是财大气粗,
这要是把帮你们办事的人都能饿死以后谁敢帮袁家办事……”
看着眼下之人一副混不吝模样,
袁府家相急忙从袖中掏出一串五铢钱喝止道,
“你这厮还不快住嘴,拿着钱财就快行滚蛋,要是扰乱诸公雅兴,今日必砍你头。”
在接到这串铜钱之后,这士卒仍是一脸鄙夷之色,似是在言这四世三公的袁家竟如此吝啬。
但看着家相面色不善,自己其实也没那个胆子胆敢将事情继续闹大,
便在拿着钱后故意又当着袁府家相面做低声骂骂咧咧状,方才一脸不情不愿的离开袁府。
袁府家相见此人如此刁蛮也是心下一冷,
之前也就因这厮是个屯长,加之城门处素来敏感,难以安插人手,才如此纵容这等兵痞。
待到明日府君(袁隗)上殿,必将复任司徒,
且朝中如今只有府君一人录尚书事,(灵帝死后,曾让何进与太傅袁隗共领尚书事)
真到那时大汉内外两朝,都将由袁家掌控,谁人行事敢不看袁家眼色。
望着此人离去背影,家相一副欲要秋后算账的表情。
……
而两人之间言语,神色竟被在旁荀彧收归眼底,本来荀彧也不在意这等蝇狗之事。
但却听闻有车队要出城采买珍奇之物时,心下错愕万分。
车队出城采买?那为何我这守宫令却完全不晓此事?
守宫令隶属少府,负责管理内宫物资调度,而荀彧此时就在宫中任此职位。
“记得月初之际我就早已安排过采买队伍,现下还尚未归京,
那这支商队从何而来?恐怕此事必有蹊跷,莫非是陛下要离开京师?
荀彧越想越惊,心中已然虞定陛下必已离开京师,
竟当下不再饮酒,当即就起身前往宴场主席之间,
与几位世家长辈,经学大家以身体有恙为由,推辞欲要离席。
期间袁绍,袁术等好友见状便极力挽留,却都被荀彧一一推辞。
只待出了袁府后,荀彧匆匆赶回府上,当即就让几个家奴抓紧收拾出行用具,
并让人提前去与故交曹操通报一声,过会放开城门,给自己一个方便。
既然天子已离京师,那今日自己也要效当年萧何月下追韩信那般,
只不过当年箫相国是为为大汉寻一良将,
而我荀彧荀文若今日可是要以自身之才报与陛下……
……
已然离京的刘辩自是不会知道这些,而且如今也没有心思顾上这些。
原来此时众人已经骑行了将近三个时辰,体格未成的刘辩难免在马上有些吃不消。
“日后闲暇之时看来必要练练体魄。”
刘辩在行至一处泥泞之地感到愈加吃力。
此番刘辩先前并未提前就乘在马车,反倒是执意与众将士一同骑马出行。
就是存着锻炼自己马术之意,前身此前只是粗通马术,并不精湛,
不过也倒不是说刘辩要把体魄马技练好,就是自己要当一个马上天子,
而是有此技术在身,自己起码遇到不虞状况,还能纵马逃命。
就如同高粱河之战某某太宗一般,若真遇危机之际,
也能拿个车神名号,屁股中箭还能驴车跑赢了骑兵,试问历史上还有谁?
但刘辩此时实在吃力不下,望着旁边悠哉游哉的何炯,顿时感到气不打一处使,当即出声呵斥,
“何炯,还不快扶朕至马车上歇息片刻,朕看你这亲卫倒是不要也罢。”
何炯被吓到一激灵,当场就翻身下马,扶着刘辩到旁马车中休息。
“此去右扶风槐里县尚需多少时日?”
刘辩只知道按照现在单位来算约有五百公里路程,但却摸不清自己的行军速度,
而何炯曾经陪同何进曾在右扶风休整过军马,倒是知晓此事,便答道,
“陛下,当下只有两百人马,而且将士们骑的都是当年从凉州贼寇那边弄来的羌族宝马,
如此一来,末将估计只消不到十日便可抵达。”
显然何炯对于行军速度如此之快,还是大为满意。
刘辩听后却欲感煎熬,
还需十日?对于坐惯了地铁飞机这些后世出勤工具的刘辩而言,
对于本来数个小时便可到达之地,如今却要如此之久,当下还是难以适应。
便心情有些不佳,挥手示意让何炯退下,
在其临走之前还特意叮嘱一句,
“朕且安寝片刻,值此期间,遇事当与于禁一同商议。”
何炯听闻此言欲言又止,但眼见刘辩如此疲惫,便不再多言,
轻轻放下马车帷幕,驱马护卫在旁。
刘辩待到何炯走后,马车内尚未点灯,显得刘辩眼前一片漆黑,
如今太过疲劳,反而倒让刘辩暂时无法入眠,一天下来所见到的如此多人物,
如张让,卢植,曹操……都在刘辩脑海中若走马观花。
只能如此以作消遣,
如今没有电气化的生活反倒是在这夜景时分,让刘辩感到十分折磨。
而不久后无聊中的刘辩却突然想起一事,便从怀中掏出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后,
又用火折点燃烛光,拿起同样早已备好的刻刀,在玉石歪歪扭扭的刻上了四个大字,
君心如水。
向来只听说过臣心如水,但刘辩偏偏刻下的是君心如水。
在刻完玺印之后,刘辩终于从疲劳中缓了过来,即便如今一路马车颠簸,刘辩还是沉沉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