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器与名

一开始的时候,当自己要当一个国家级重点项目的主持人时,姜荣还是很高兴、很骄傲的。

自己手里可是集中了全国的社科科研力量,多牛逼啊!

但随着项目进行,姜荣真的很头疼,他手里的确是集中了全国的社科科研力量。

但他能不能调动这些力量?完全是另一回事!

“器与名,不可以假人”,这句话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意思是社会治理中,对于代表权力、地位和身份的名分与器物,应当严格管控,不得随意赐予他人,以维护社会秩序和等级制度的稳定。

在现代语境下,可引申理解为对于重要职责、职位和荣誉应谨慎授予,要根据个人的实际能力和贡献来决定。

但姜荣对这句话有了全新的认知:

在高中的时候,姜荣是班长,班里的同学都听他的,他能很轻松、顺畅地把班级里的活动主持的有条有序的。

别的班长虽然跟姜荣一样,有班主任赋予的“器与名”,但班里总有一些同学不在乎这个“班长”,甚至处处跟班长对着干。

一方面是因为“班长”不会给他们“发工资”那样的正向激励;也不会给他们“扣考试成绩”那样的负面激励。

另一方面,除了班主任给班长的“器与名”之外,班长也并没有什么,不用太在乎的。

但姜荣不一样,作为班长的他学习成绩优异、对同学们很好,有别的班级同学欺负本班的同学,姜荣都会站出来维护本班同学。

而且作为被全校老师捧在手心上的“大学霸”,姜荣是最不惧怕“校霸”的,姜荣读高中的三年,学校里就从来都没有过“校园霸凌”。

所以,姜荣的这个班长,不但有“器与名”,还有同学们的认可,甚至别的班级跟班长对着干的同学,都愿意听他的话。

但现在,面对这个《“姜荣”产业理论课题》,姜荣只有“器与名”,下属课题的成员一个个的都比姜荣地位高、有学识,姜荣见到他们要恭敬地叫老师。

所以让姜荣单纯凭借“器与名”让他们听话?

这有点倒反天罡了。

不过虽然那些项目资金都是那些大佬花的,看起来是他们跟姜荣挖“坑”,看起来是他们在利用姜荣“把持朝政”。

但事实上,姜荣也没闲着,姜荣给他们所有人挖了一个更大的“坑”。

而且姜荣这个“坑”也是完全的“大义”、是令人无法抗拒的。

姜荣挖的这个“坑”只有四个字——“真才实学”。

这个项目刚开始的时候,那些“摄政王”更多是利用姜荣,他们甚至有的人都没见过姜荣、更不认识姜荣,他们只想要通过姜荣弄到经费,干他们自己的事情。

但现在,随着坐上“皇位”的姜荣展出碾压式的真才实学、随着姜荣不断证明他就是“天选之子”。

形势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发生转变了:

所有人不但在无私的、毫无保留的给姜荣奉献自己的智慧。

而且姜荣的一个个模型在为各个“摄政王”发展自己的学术的时候,也在发展“姜荣产业理论”。

这些项目资金虽然不是姜荣花的,但真的都花在了姜荣身上。

这就是“皇帝”的无可替代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只要有发展,都是属于“皇帝”的。

而且国家自然也不放心把这么多的科研经费,交给一个二十岁刚出头的少年人。

所以,在这个项目里,实际上把持“户部”的是“摄政王”。

作为“摄政王”的张敏学没有课题验收的签字权,但他有科研经费的签字权。

项目里,花钱的申请都是张敏学老师,只有项目成果的审核是姜荣签字的。

也就说,“责任”是老师张敏学的,“成果”是姜荣的。

张敏学是一个很严厉的老师,对姜荣的要求更是达到了变态的程度,姜荣大部分时候烦他要死。

但其实姜荣的内心深处,对张敏学还是很感激的,这不但是自己的引路人,还真的是自己的伯乐。

......

看到姜荣对项目经费花了太多表示不满,张敏学缓了一下情绪,对姜荣笑着开口问道:

“怎么?嫌弃项目经费花得太多了?”

“嗯!”姜荣点点头,他真的觉得三个月花了五千万,有点太夸张了。

张敏学对姜荣批评道:“你的经济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吧!”

“难道不知道钱花出去了,才能创造价值?”

“而且这些钱花哪去了?你以为都是瞎花的?还不都是花你身上了!”

说到这里,张敏学真的是委屈了起来,对姜荣开口道:

“怎么?看历史看上瘾了?”

“总觉得当皇帝了,下面的大臣就要身体上的俯首称臣?就要给你磕头,你才情愿?”

“这成果都是你的,责任都是我们的,你还不乐意了?”

说到这里,张敏学真的很委屈,他整天为了姜荣殚精竭虑、上蹿下跳的,他容易吗?

可惜,没办法,他自己没有姜荣这能力,他又需要姜荣帮他实现自己的梦想。

接着,张敏学放缓了语气,对姜荣开口道:“我们是燕京大学,我们经费多,不用发愁,你可知道下面的高校,尤其是‘双非高校’申请点经费多难吗?”

“这钱花出去了,你知道意味着什么吗?”

没等姜荣开口,张敏学继续开口道:“这钱花出去了,意味着我国社科领域的科研实力的增强。”

“前几十年,我们国家的科研重点都是理科领域,该领域也带领了我们国家的崛起。”

“我们在理科领域的科研即将走到领先地位。”

“这就要求我们文科站出来重新解释这个世界,带领大家走进新的时代。”

听了老师的高谈阔论,姜荣有点热血了,因为这句话就像是“我们要统一全世界一样”。

而热血的同时,姜荣开始反思了:这一段时间里,姜荣都想着跟“摄政王”的算计了,他太狭隘了。

凭借姜荣的创造力,构建一种新的经济学解释当下世界经济,重新塑造世界经济体系。

这是张敏学,以及一群“摄政王”的目标,更应该是姜荣的目标,而不是各种内部“算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