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黄金瞳
宁远揉了揉酸胀的眼睛,把手中的《古玩鉴定指南》合上。凌晨两点的出租屋里,只有一盏昏黄的台灯陪伴着他。窗外偶尔传来几声犬吠,更显得这十平米小屋的孤寂。
“又熬夜了。“他自嘲地笑了笑,看了眼手机上的时间,“明天还要去店里搬货呢。“
作为“聚宝斋“古玩店的打杂工,宁远每天的工作就是搬货、擦灰、跑腿。工资微薄,勉强够付房租和填饱肚子。但他从不抱怨,因为这份工作给了他接触古玩的机会——那是他从小到大的梦想。
宁远从小在爷爷的熏陶下对古董产生了浓厚兴趣。爷爷是乡下小学的历史老师,家里收藏了不少老物件,虽然不值钱,但每件都有故事。爷爷常说:“古物有灵,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可惜爷爷去世后,那些藏品都被亲戚们瓜分殆尽,留给宁远的只有几本发黄的鉴宝书籍和一颗热爱古玩的心。
手机屏幕亮起,是房东发来的消息:“小宁,下季度房租该交了,最迟这周五。“
宁远叹了口气,看了眼钱包里仅剩的三百块钱。这个月工资还没发,房租却已经到期了。他揉了揉太阳穴,决定明天去找老板预支点薪水。
第二天清晨,宁远顶着黑眼圈来到聚宝斋。店铺坐落在城西古玩市场的一角,门面不大,但在这行当里也算小有名气。老板赵德柱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圆脸小眼,一副精明商人的模样。
“小宁,来得正好。“赵德柱一见宁远就招手,“今天新到了一批货,赶紧搬进去分类。“
宁远点点头,走向店门口停着的小货车。车厢里堆满了各式各样的旧物——有瓷器、铜器、木雕,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生活用品。这些都是赵德柱从乡下收来的“老货“,大部分是赝品或普通旧物,偶尔能淘到一两件真品。
搬完货已是中午,宁远满头大汗地坐在店后的小板凳上休息。赵德柱走过来,扔给他一瓶矿泉水。
“小宁啊,你来店里也有半年了吧?“赵德柱眯着眼睛问。
“嗯,七个月零三天。“宁远记得很清楚。
“想不想学点真本事?“赵德柱突然压低声音,“我看你小子挺踏实,比那些浮躁的年轻人强多了。“
宁远眼睛一亮:“赵叔,您愿意教我鉴宝?“
“嘿,这行水深着呢。“赵德柱神秘地笑了笑,“不过嘛,先从简单的开始。下午我带你去市场转转,教你认认货。“
宁远激动得差点跳起来。这半年来他虽在古玩店工作,但赵德柱从不让他接触真正的鉴定工作,今天终于有机会学习了!
下午三点,古玩市场人头攒动。赵德柱带着宁远在各个摊位间穿梭,时不时拿起一件物品讲解。
“看这个青花碗,釉色太新,底款也不对,典型的现代仿品。“赵德柱指着一个看似古朴的碗说道,“真正的明代青花,釉面会有自然的磨损痕迹,颜色也会更沉稳。“
宁远认真记下每一个细节。走到一个卖铜器的摊位前,赵德柱突然停下脚步,拿起一枚铜钱仔细端详。
“老板,这枚多少钱?“赵德柱问道。
“哟,赵老板好眼力!这可是正儿八经的乾隆通宝,品相完好,三千不二价。“摊主是个满脸褶子的老头,说话时眼睛滴溜溜地转。
赵德柱冷笑一声:“老李,你蒙别人行,蒙我就差远了。这铜钱边齿太整齐,铜色也不对,最多值五十。“
宁远凑近看那枚铜钱,确实如赵德柱所说,与他书上看到的真品特征不符。但就在他准备移开视线时,突然感到一阵眩晕,眼前铜钱竟泛出一层淡淡的金光!
“这...“宁远揉了揉眼睛,金光消失了,铜钱还是那枚铜钱。
“怎么了?“赵德柱问。
“没事,可能太阳晒的有点头晕。“宁远掩饰道,心里却疑惑不已。
逛完市场已是傍晚,赵德柱接了个电话匆匆离开,让宁远自己回店里。走在回家的路上,宁远还在想白天看到的奇异景象。经过一个十字路口时,他突然注意到路边有个地摊,摊主正在收拾东西准备收摊。
摊位上摆着各种旧书、旧邮票和一些零碎的老物件。宁远本打算直接走过,却再次感到一阵眩晕,地摊角落里有什么东西在发光!
他停下脚步,走近查看。发光的是一枚不起眼的铜币,混在一堆杂物中。宁远蹲下身,拿起那枚铜币仔细端详。铜币表面锈迹斑斑,隐约可见“光绪元宝“四个字。
“小伙子,看上什么了?“摊主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大爷,说话带着浓重的口音。
“这枚铜币...“宁远刚开口,突然眼前一黑,一阵剧痛从双眼传来!他捂住眼睛,感觉眼球像被火烧一样疼痛。
“哎哟,小伙子你怎么了?“老大爷吓了一跳。
宁远疼得说不出话,眼前闪过无数画面——他看到铜币被铸造的场景,看到它在不同人手中流转,看到它被埋入土中又重见天日...这些画面如走马灯般闪过,最后定格在一间昏暗的房间里,一个模糊的人影正在伪造古币...
疼痛渐渐消退,宁远满头大汗地松开手,发现那枚铜币在他手中散发着微弱的金光。
“大爷,这枚铜币多少钱?“宁远强作镇定地问。
“哦,那个啊,不值钱的玩意儿,你喜欢就给二十块钱拿走。“老大爷摆摆手。
宁远掏出钱包,把仅有的二十块钱给了老大爷。拿到铜币后,他心跳加速,一个大胆的想法浮现在脑海:难道自己有了传说中的“黄金瞳“?能够看穿古物的真假和价值?
为了验证这个猜想,宁远没有直接回家,而是转道去了市图书馆。图书馆里有大量关于古钱币的参考资料,他要确认这枚铜币的真正价值。
两个小时后,宁远的手微微发抖。根据资料比对,他手中的这枚“光绪元宝“是罕见的江南省造库平七钱二分银币样币,存世量极少,去年拍卖会上类似的一枚拍出了八十万的高价!
“我捡到宝了...“宁远喃喃自语,既兴奋又难以置信。如果这枚铜币真如资料所说那么珍贵,那他的生活将彻底改变。
但更让他震惊的是,自己似乎真的获得了某种特殊能力。回想起白天的眩晕和那些闪过的画面,宁远确信那不是幻觉。
走出图书馆时,天已经完全黑了。宁远小心翼翼地收好铜币,决定明天去找专业人士鉴定。就在他过马路时,一辆闯红灯的轿车突然疾驰而来!
刺眼的车灯照得宁远睁不开眼,他本能地向后退,却绊倒在马路牙子上。轿车擦着他的身体呼啸而过,带起的风刮得脸生疼。
“不要命了啊!“路人大声斥责远去的轿车。
宁远惊魂未定地爬起来,却发现自己的眼镜在摔倒时碎了。他叹了口气,摘下眼镜准备离开,却突然意识到一个惊人的事实——他的近视眼,竟然好了!
不用戴眼镜,远处的霓虹灯招牌清晰可见,连上面的小字都看得一清二楚。宁远呆立在街头,这一切的变化,都源自今天那奇怪的眩晕感...
回到家,宁远彻夜难眠。他反复研究那枚铜币,确认它与资料上的珍品特征完全吻合。更神奇的是,每当他集中注意力凝视铜币时,眼前就会浮现出一些模糊的画面,仿佛在追溯这枚钱币的历史。
第二天一早,宁远请假没去聚宝斋,而是带着铜币去了市里最有名的“德雅轩“拍卖行。接待他的是位姓林的资深鉴定师。
“小伙子,你这枚铜币...“林鉴定师戴上白手套,拿起放大镜仔细检查,表情逐渐变得严肃,“能告诉我你是怎么得到它的吗?“
宁远早有准备:“家里老人留下的,一直放在抽屉里,最近整理东西才发现的。“
林鉴定师点点头:“如果我没看错,这应该是光绪年间江南省造的样币,非常罕见。我们需要进一步做科学检测确认年代和材质,你愿意委托我们拍卖吗?“
“大概能值多少钱?“宁远装作不懂行地问。
“如果鉴定为真,保守估计五十万起步,遇到喜欢的藏家可能更高。“林鉴定师说,“当然,我们要收取10%的佣金。“
宁远强压住心中的激动,故作镇定地签了委托协议。走出拍卖行,他感觉脚步轻飘飘的,仿佛踩在云端。五十万!对他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足够付清多年房租,还能有余钱做点小生意。
但比起这笔意外之财,更让宁远在意的是自己突然获得的能力。他决定好好研究这个“黄金瞳“,看看它还有什么神奇之处。
接下来的几天,宁远像着了魔一样流连于各个古玩市场和旧货摊,测试自己的能力。他发现只要集中注意力凝视一件物品超过三秒,就能看到物品散发出的“光“——赝品几乎没有光,普通旧物有微弱白光,真正的古董则根据年代和价值发出不同强度的金光。
更神奇的是,有时候他还能看到一些与物品相关的历史片段。这种能力并非每次都能触发,而且使用过度会导致头痛欲裂,必须休息几个小时才能恢复。
一周后,宁远接到德雅轩的电话,他的那枚“光绪元宝“经过科学检测确认为真品,将被纳入下个月的珍稀钱币专场拍卖。同一天,他收到了聚宝斋老板赵德柱的解雇通知——因为他连续几天无故旷工。
宁远没有解释,平静地收拾了自己在店里为数不多的个人物品。离开时,赵德柱意味深长地说:“小宁啊,这行水太深,小心淹着。“
宁远听出了话中的警告意味,但他已经不再是那个任人差遣的打杂工了。有了“黄金瞳“的能力,他看到了改变命运的无限可能。
拍卖会当天,宁远穿着唯一一套像样的西装到场。会场设在五星级酒店的宴会厅,到场的大多是衣着光鲜的收藏家和商人。宁远坐在角落,看着自己的铜币被郑重地展示在拍卖台上。
“Lot 217,江南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样币,品相完好,起拍价四十万...“拍卖师话音刚落,竞价牌就接连举起。
“四十五万!五十万!五十五万!六十万!“
价格一路飙升,宁远的心跳也随之加速。最终,这枚铜币以九十二万元的价格落槌,被一位电话委托的买家购得。
扣除佣金和各种费用,宁远拿到了八十三万多元。当他看到银行账户上突然多出的数字时,终于确信这一切不是做梦。
有了这笔启动资金,宁远开始有计划地运用“黄金瞳“能力在古玩市场淘宝。他不再盲目地买下所有发光的物品,而是学会了辨别金光的强弱和品质,专注于那些被低估的高价值古董。
三个月后,宁远在古玩圈已经小有名气。他以独到的眼光和惊人的捡漏成功率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甚至有人开始称他为“宁一眼“——意思是只需看一眼就能辨真假。
这天,宁远正在一家新开的古玩店淘宝,突然被一位优雅的中年女士叫住。
“您就是宁远先生吧?“女士微笑着说,“我是《收藏家》杂志的记者林雨晴,能否占用您几分钟时间做个采访?“
宁远抬头,看到一位三十出头的女性,穿着得体的职业套装,齐肩短发衬得她干练而优雅。最引人注目的是她那双明亮的眼睛,透着知性和敏锐。
“我...我只是个爱好者,没什么好采访的。“宁远下意识想避开媒体关注。
林雨晴笑了笑:“宁先生太谦虚了。这三个月您经手的十七件藏品全部被各大拍卖行鉴定为真品,其中五件更是填补了收藏界的空白。这种成功率,连很多资深鉴定师都望尘莫及。“
宁远心中一惊,没想到自己的行动被记录得如此详细。他开始警惕起来:“林记者调查得很仔细啊。“
“职业习惯而已。“林雨晴从包里取出一张名片递给宁远,“其实我是受人之托来找您的。苏文山先生想见您,不知道您有没有兴趣?“
宁远接过名片的手微微一顿。苏文山是国内古玩界的泰斗级人物,国家级鉴定专家,故宫博物院的顾问。这样的大人物怎么会注意到自己?
“苏老找我有什么事?“宁远谨慎地问。
林雨晴神秘地眨眨眼:“他说,想亲眼看看传说中的'黄金瞳'。“
宁远如遭雷击,手中的名片差点掉落。这个他从未对外人提起的秘密,苏文山怎么会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