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苏老的考验

“黄金瞳“三个字像一记重锤砸在宁远胸口,他的呼吸瞬间变得急促。这个他从未向任何人透露过的秘密,苏文山怎么会知道?

林雨晴似乎看出了宁远的震惊,微微一笑:“宁先生不必紧张,苏老没有恶意。他只是对特殊才能的人很感兴趣。“

宁远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大脑飞速运转。苏文山是国内古玩界公认的权威,如果他对“黄金瞳“有所了解,或许能解答自己获得这种能力的原因。

“苏老什么时候方便见面?“宁远决定直面这个谜团。

“明天下午三点,苏园。“林雨晴从包里取出一张烫金请柬递给宁远,“这是通行证,门口有人会接您。“

宁远接过请柬,触手是上等宣纸的质感,上面用毛笔字工整地写着地址和时间,落款处盖着苏文山的私人印章。这种做派,确实是老一辈收藏家的风格。

“我会准时到的。“宁远点点头,将请柬小心收好。

林雨晴没有立即离开,而是饶有兴趣地打量着宁远:“说实话,我很好奇苏老为什么对您这么重视。能告诉我您的'黄金瞳'是什么吗?“

宁远心头一紧,但很快放松下来。既然苏文山已经点破,再隐瞒反而显得可疑。

“只是一种比喻说法。“宁远轻描淡写地回答,“可能是我对古玩的直觉比较准吧。“

林雨晴挑了挑眉,显然不信这套说辞,但也没有继续追问:“那明天见了,宁先生。“

目送林雨晴离开后,宁远立刻掏出手机搜索苏文山的资料。网页上跳出大量相关信息:国家级文物鉴定专家、故宫博物院特聘顾问、多家拍卖行首席顾问...几乎国内所有重要文物鉴定都有他的参与。更令宁远惊讶的是,苏文山年轻时曾发表过一篇题为《中国古代特异功能记载与文物鉴定》的论文,内容涉及历史上有特殊能力鉴别古物的奇人异士。

“难道历史上也有像我这样的人?“宁远喃喃自语,心中的疑惑更深了。

第二天下午,宁远提前半小时到达了位于城郊的“苏园“。这是一座仿古园林建筑,白墙黛瓦,朱漆大门,门口一对石狮子威风凛凛。宁远刚走近大门,一位穿中式立领衬衫的中年男子就迎了出来。

“宁先生是吧?苏老正在等您,请随我来。“

穿过曲折的回廊,宁远被带到一处临水的亭子里。一位白发老者正坐在石桌旁沏茶,听到脚步声抬起头来。宁远第一次见到苏文山本人,老者约七十多岁,面容清癯,一双眼睛却炯炯有神,仿佛能看透人心。

“来了?坐。“苏文山的声音低沉有力,指了指对面的石凳。

宁远恭敬地鞠了一躬才坐下:“苏老好。“

“尝尝这茶,今年的明前龙井。“苏文山推过一杯清茶,没有急着进入正题。

宁远双手捧起茶杯,浅尝一口,清香沁人心脾。他注意到苏文山的手指关节粗大,布满老茧,那是常年把玩古物留下的痕迹。

“听说你最近在古玩圈很活跃。“苏文山放下茶杯,直视宁远,“三个月捡漏十七件真品,无一失手。“

宁远手心微微出汗:“运气好而已。“

“运气?“苏文山轻笑一声,突然从桌下拿出一个锦盒推到宁远面前,“看看这个。“

宁远打开锦盒,里面是一枚青白玉佩,雕工精细,表面有自然的沁色。他集中注意力,玉佩立刻泛出淡淡的金光,同时一些零碎的画面闪过脑海——一个身着古装的人将玉佩系在腰间,后来玉佩被埋入土中,几经辗转...

“明代中期的玉器,应该是官员佩戴的饰品,出土时间不超过十年。“宁远脱口而出。

苏文山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不错。这是去年从南京一座明代墓葬中出土的,知道的人不超过五个。“他顿了顿,“现在告诉我,你是怎么判断的?“

宁远知道瞒不过这位行家,决定部分坦白:“我能看到物品上的'光',真品会发光,年代越久远、价值越高,光就越强。有时候还能看到一些与物品相关的画面。“

“果然如此。“苏文山长叹一声,“传说中的'黄金瞳'真的存在。“

“苏老,您知道这种能力?“宁远急切地问。

苏文山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起身走向亭子一角的一个保险柜,输入密码后取出一本发黄的线装书。

“这是我年轻时在山西一个古庙里发现的残本,记载了历代有特殊鉴宝能力的人物。“苏文山翻开书页,指着其中一页,“北宋时期有个叫陈鉴的人,能'视宝气而知真伪';明代有个叫吴一眼的,只需看一眼就能说出古物的年代和价值。这些人都有个共同特征——他们的眼睛在鉴宝时会泛出金色光芒,所以被称为'黄金瞳'。“

宁远凑近看那本书,虽然大部分是文言文,但确实记载了类似他这种能力的描述。更令他震惊的是,书中还提到这些人的能力大多是在遭遇意外或重病后突然获得的。

“三个月前,你是不是经历过什么特别的事?“苏文山敏锐地问。

宁远回忆起那场车祸和之后眼睛的剧痛,点了点头:“我被一辆闯红灯的车擦撞,之后眼睛疼了很久,然后就...“

“然后就有了这种能力。“苏文山接话道,“和记载中的情况吻合。据这本书所说,'黄金瞳'是人体潜能被极端情况激发后产生的变异,极为罕见。“

宁远心中翻江倒海,原来自己不是唯一有这种能力的人!他急切地问:“苏老,这种能力有没有副作用?我用多了会头痛。“

“书上说早期能力者大多短命,有的甚至失明。“苏文山的话让宁远心头一凉,“但现代医学发达,或许能找到控制方法。这也是我想见你的原因之一——我希望研究你的能力,这对文物鉴定领域有重大意义。“

宁远陷入沉思。苏文山看似坦诚,但他不确定是否应该完全信任这位初次见面的老者。毕竟“黄金瞳“是他改变命运的关键,如果被有心人利用...

“你不用立刻决定。“苏文山似乎看穿了他的顾虑,“我们可以先互相了解。对了,明晚德雅轩有个私人拍卖会,有几件不错的藏品,你要不要一起去看看?“

宁远明白这是苏老给他的考验,也是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他点点头:“荣幸之至。“

离开苏园时,宁远的心情复杂至极。一方面,他找到了关于自己能力的线索;另一方面,这种能力可能带来的风险也令他担忧。更让他不安的是,苏文山似乎对“黄金瞳“了解得太多,而那本古籍中可能还有更多未透露的信息。

第二天晚上,宁远如约来到德雅轩拍卖行。与上次参加公开拍卖不同,这次是小型私人拍卖会,只邀请了几十位资深藏家和业内人士。宁远穿着新买的藏青色西装,在门口与苏文山和林雨晴会合。

“宁先生今天很精神嘛。“林雨晴今天换了一身墨绿色旗袍,衬得身材婀娜,手里拿着录音笔和笔记本,显然准备记录这场拍卖会。

“林记者也来了?“宁远有些意外。

“雨晴是我的学生,也是《收藏家》杂志的主笔,这种场合她不会错过。“苏文山解释道,然后压低声音,“今晚有几件重器,其中一件连我都拿不准,正好看看你的本事。“

三人进入拍卖厅,会场布置得像高级会所的客厅,来宾三三两两坐在舒适的沙发上,侍者穿梭其间提供饮品。宁远注意到不少面孔都在电视或杂志上见过,都是收藏界的大佬级人物。

“那位是周世昌,'世昌斋'的老板,国内最大的古玩商之一。“苏文山示意宁远注意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那人方脸浓眉,正与几个人低声交谈,不时发出洪亮的笑声,“他今晚是冲着那件'争议品'来的。“

宁远正想问什么是“争议品“,拍卖师已经走上台,宣布拍卖会开始。前几件都是明清时期的精品瓷器,竞价激烈但气氛友好。宁远用“黄金瞳“观察,这些藏品都散发着强弱不等的金光,与它们的价值和年代相符。

“接下来是本次拍卖会的重头戏,Lot 15,宋代官窑青釉八方瓶。“拍卖师的声音突然提高,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捧出一个锦盒。

当那个约三十厘米高的青釉瓶被取出时,宁远听到周围一片惊叹声。瓶子造型端庄,釉色如玉,开片自然,底部有“大宋官窑“四字款识,看起来是宋代官窑的典型作品。

“这件藏品来自日本一位私人收藏家,传承有序,附有三位国际知名专家的鉴定证书。“拍卖师介绍道,“起拍价八百万元,每次加价不低于五十万。“

竞价很快突破千万大关,周世昌举牌特别积极。宁远却皱起眉头——当他凝视这个瓶子时,看到的金光非常微弱,而且断断续续,与他见过的宋代真品相差甚远。更奇怪的是,他脑海中闪过的画面是一个现代工作室,有人正在仿制这个瓶子...

“苏老,这个瓶子有问题。“宁远小声说。

苏文山眼中精光一闪:“哦?说说看。“

“金光太弱,而且我看到有人在仿制它。虽然做旧工艺很高超,但最多不超过三十年历史。“宁远肯定地说。

苏文山微微点头:“我和几个老朋友也有怀疑,但科学检测和专家鉴定都支持它是真品。你能确定吗?“

“百分之百确定。“宁远斩钉截铁。

此时价格已经喊到一千两百万,周世昌志在必得地举牌:“一千三百万!“

拍卖师刚要落槌,苏文山突然站起来:“请稍等。作为本次拍卖会的特邀顾问,我有责任提出质疑。这件官窑瓶可能存在真伪问题。“

全场哗然。周世昌脸色瞬间阴沉:“苏老,这话可不能乱说。三位国际专家的鉴定摆在那里,您这是质疑同行的水平?“

“科学检测可以作假,专家也可能看走眼。“苏文山不卑不亢,“我建议暂缓这件拍品的拍卖,重新组织鉴定。“

拍卖行经理急忙上台打圆场:“各位贵宾请冷静。按照惯例,如果有重大争议,我们可以暂时撤下这件拍品,等进一步确认后再议。“

周世昌冷哼一声:“苏老,您德高望重,但也不能空口无凭就否定一件重器。您有什么证据?“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苏文山身上。宁远看到老者额角渗出细汗,明白他是在为自己挡箭。如果今天不能给出合理解释,苏老的一世英名可能受损。

宁远深吸一口气,站了起来:“我能证明这件是赝品。“

全场目光立刻转向这个陌生的年轻人。周世昌上下打量宁远,嗤笑道:“这位是?“

“我的学生,宁远。“苏文山镇定地说,“他有特殊的鉴定方法。“

拍卖行经理犹豫地问:“宁先生,您能具体指出问题所在吗?“

宁远走上台,在征得同意后小心拿起瓶子。他集中精神,眼前的金光更加清晰地显示出问题所在。

“首先,真品宋代官窑的釉层会有自然的'蟹爪纹',而这个瓶子的开片是用现代化学方法人为制造的,纹路过于规则。“宁远指着瓶身的一处,“其次,底部款识的笔划有细微的现代工具痕迹,宋代工匠不会这样写字。“

他停顿一下,决定冒险一搏:“最重要的是,这个瓶子的胎土成分不对。真品应该含有特定的矿物成分,而这个瓶子的材料来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开采的一个瓷土矿,我可以指出具体位置。“

这番话一出,几位懂行的藏家立刻凑近查看。周世昌的脸色越来越难看:“荒谬!你有什么证据证明这些说法?“

“很简单,做个微量元素分析就能验证胎土来源。“宁远直视周世昌,“如果周老板确信这是真品,不妨赌一把?若我错了,我愿意赔偿拍卖行所有损失;若我对了,这件赝品就归我所有,如何?“

全场寂静。这个年轻人的自信和提出的赌约震惊了所有人。周世昌眼中闪过一丝慌乱,但很快恢复镇定:“年轻人有胆识,但古玩行讲究的是证据,不是赌博。既然有争议,撤拍也无妨。“

这番表态等于变相承认了宁远的质疑。拍卖行经理立刻宣布这件拍品撤下,拍卖会继续进行。宁远回到座位时,发现自己的后背已经湿透了。

“干得漂亮。“苏文山低声赞许,“不过你太冒险了,万一出错...“

“我有把握。“宁远擦了擦额头的汗。其实他刚才紧张得要命,但“黄金瞳“给他的信息无比清晰,不容置疑。

拍卖会结束后,不少藏家围上来与宁远攀谈,都想认识这位一眼识破高仿的年轻人。周世昌远远地看了宁远一眼,眼神阴鸷,然后转身离去。

“你惹上周世昌了。“林雨晴不知何时站在了宁远身边,“他在业内以记仇出名。“

宁远苦笑:“我只是说了实话。“

“在这个圈子里,实话往往最伤人。“林雨晴意味深长地说,“不过你今天真是让人大开眼界。苏老说得没错,你确实有'黄金瞳'。“

宁远看向不远处正与几位老友交谈的苏文山,老者向他投来赞许的目光。这一刻,宁远感到自己真正踏入了古玩界的核心圈子,而等待他的将是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回程的车上,苏文山告诉宁远:“周世昌不会善罢甘休。他背后有一个庞大的古玩造假网络,你今天破坏了他一笔大生意。“

“我不后悔。“宁远坚定地说。

“好!有骨气。“苏文山拍拍他的肩,“从今天起,你就是我的正式弟子了。我会教你正统的鉴定知识,帮你控制'黄金瞳'的能力。不过有个条件——你要配合我做一些研究,这对解开'黄金瞳'之谜很重要。“

宁远思索片刻,点了点头。有了苏文山这样的大师指导,他不仅能更好地运用能力,还能学到真正的鉴宝知识,减少对异能的依赖。

“对了,那件赝品按照约定归你了。“苏文山笑着说,“虽然不值钱,但作为你第一次公开鉴定的战利品,很有纪念意义。“

宁远笑了。他知道,今天只是一个开始,“宁一眼“的名号将在这个圈子里越传越广。而关于“黄金瞳“的秘密,还有更多等待他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