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献

我怎样写“铁道游击队”的

知侠

“铁道游击队”出版以后,有许多青年读者来信向我提出一些问题:如“铁道游击队”是否真人真事?这些人物的下落和近况怎样?我怎样写了这本书?以及我和这些人物的关系等。那末,我就谈谈以上读者们所关心的问题吧!

“铁道游击队”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写出来的。远在抗日战争时期,鲁南地区,确有这样一支游击队,开始在临枣支线,以后发展到津浦干线上活动。他们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很多惊人的英雄斗争事迹。当时我和他们在同一个地区工作和作战,对他们比较了解和熟悉,直到现在,我和他们几个主要干部还有着联系。

原来,我想把他们所从事的斗争用传记或报告文学的形式来写的,以后改为小说来写了。既然作为小说来写,对他们的斗争事迹,就不能不加以艺术上的选择和取舍,对于繁琐的重复的人物和战斗情节,有的我删去与合并了,这里当然也有所加强。结合整个抗日游击战争的实际情况,有些地方我把它丰富和发展了。尽管如此,但我还是以他们真实的斗争发展过程为骨骼,以他们的基本性格为基础来写的。老实说,书中所有的战斗场面都是实有其事的。

一九四五年日本鬼子投降前后,为了写“铁道游击队”,我曾两度到过他们那里,和他们生活了一个长时间。在我未去以前,很早就听到他们在铁道线上的战斗故事。当时敌后的抗日游击战争,还处在艰苦的阶段,他们在党的领导下,依靠人民的支持,正确地执行了毛主席所手定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与战术,像一把锋利的钢刀一样,插向敌人的血管。为了配合山区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和内线的主力呼应作战,他们在敌人控制的铁路线上,搞机车,撞车头,打票车,把敌人闹得天翻地覆。这些战斗,在当时确实是震撼敌伪,欢快人心的。因此,他们的杀敌故事,像神话一样在群众中传诵。当一九四三年,在山东的战斗英雄模范大会上,我怀着敬慕的心情,结识了他们队上的个别英雄人物和铁道游击队的创始人之一的政委以后,我就产生了写作的愿望。在和他们的接触中我根据部分的材料,曾在报刊上写了些文艺报道。以后,他们希望我到他们队上去,更进一步的熟悉和了解他们的斗争,以便能全面地较深刻地把它用文学形式反映出来。这个邀请,使我非常兴奋。

回忆和他们相处的日子,是永远使我难以忘怀的。由于他们的热情,豪迈,我们很快就成了不分彼此的战友和同志了。在这段期间,我有系统的研究了他们的斗争和生活,我和他们短枪队的“老哥们”作着长久的深谈。我走遍了他们所有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我也曾到铁路两侧,微山湖边的人民群众里,去了解他们艰苦卓绝的斗争怎样得到人民的支持,并在人民中间留下多么深的影响。

最使我难忘的一件事,是日寇投降后,他们第一次的新年会餐。在庆祝胜利的丰饶的酒席上,正像我小说二十四章所写的那样,他们是以古老的方式和气魄,来悼念自己已死的战友,把一桌更丰满的酒菜,摆在牺牲的战友的牌位前边。他们平时喝酒都要猜拳行令的,我小说上写的“高高山上一头牛”的酒歌,就是在和他们一齐喝酒时学的。可是在这一次新年会餐席上,他们却都沉默地喝闷酒。隔着酒桌,望着牺牲的战友的牌位,眼睛就注满了泪水。当时的情景,深深地感动了我。也就在这次会餐的筵席上,为了悼念死者,他们有两个提议:一个是将来革命胜利后建议领导在微山湖立个纪念碑;再一个就是希望我把他们的斗争事迹写成一本书留下来。对于这后一个建议,也就是他们所给予我的光荣的委托,我当时是答应下来了。因此,我写这本书,一方面是出于我个人对他们的敬爱,同时,由于他们的委托,也成为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了。

为了完成这一任务,一九四六年,我在枣庄守着他们几个领导人物和一些老队员,把他们以往的战争事迹,详细地记录下来。正要动手写作,可是解放战争开始了,为了粉碎蒋匪帮对山东的重点进攻,全山东的军民动员起来投入紧张的战斗。这时鲁南作了暂时的撤退,铁道线都拆了,他们转入主力作战,我也到其他战场接受新的任务。在这紧张的战争年月,坐下来写作是不可能的。因此,就把这一工作搁置下来,一搁就是好几年。但是一想到这一未完成的任务,心情就沉重起来,总觉得有件重大而严肃的工作没有完成而感到难过。在这种心情下,我就用嘴来讲,像一般故事的传播者一样,当战斗和工作之余,我就把他们的战斗故事讲给战友和同志们听。当时所讲的故事,也许就成为我今天小说的胚胎了吧!

全国解放以后,我很希望能找个时间来实现我多年来的愿望,可是刚进入城市,工作繁忙,这个愿望总没有达到。直到一九五二年,我接受了一个写作任务,才有机会把多年来的愿望加以实现。由于事隔经年,为了重温他们以及整个抗日时期的斗争,来唤起我原有的创作激情和冲动,在动笔之前,我找到李正和王强,又到鲁南去一趟。我们曾经在枣庄寻找早已倒塌的铁道游击队的诞生地——小炭屋子,去找了血染洋行的旧址,沿着临枣线(现已改为公路)向东走去,经过打票车的三孔桥,顺着他们早期战斗活动过的道路,西去临城。在微山湖边上,我们访问了这一带村庄的人民。人们听说铁道游击队的人又来了,像迎接久别的亲人一样都围上来,依然那么生动的谈着他们过去在这里的杀敌故事。我们重游微山湖,夜宿微山岛,触景生情,他们过去在这里所从事的英勇顽强的战斗,仿佛是昨天刚发生过的一样浮上脑际,历历犹新。从鲁南回来后,我就开始写了“铁道游击队”这个小说。

以上就是我写作“铁道游击队”的过程。可以告慰的是他们对我光荣的委托,以及我个人多年的愿望是完成了。遗憾的是由于我受写作才能的限制,给作品留下很多缺点和不足之处。本来按我个人微薄的写作实践,写这样大的作品,是力不胜任的。所以有勇气写下去,主要是铁道游击队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斗争事迹鼓舞了我。我敬爱他们,熟悉他们,我有着要表现他们的热烈愿望。加上他们给予我的光荣的委托,我觉得不完成这一任务,就对不起他们在艰苦卓绝的对敌斗争中牺牲了的战友。同时,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的我,目触了他们在党的领导下所创造的英雄斗争事业,我不应该让它在历史上沉没,我有责任把他[1]写下来,留给后一代。所有这一切,都给了我热情和勇气。可是写出后,自己再看一遍,总觉得我所写的,远不如他们原有的斗争那样丰富、多彩,这使我很不安。

我所谈的写作经过就是这些。写在这里,作为读者读这本书的参考。

(选自《读书月报》1955年第3期)


[1] 此处原文为“他”,应为“它”。——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