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的历史条件下,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做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民主革命的过程中,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一方面反对了社会上存在的一种中国特殊论,这就是认为中国的国情是绝对的特殊,因此完全不适用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阶级斗争理论、社会发展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另一方面,我们又反对了主要在党内产生的教条主义,那就是根本不考虑中国的具体情况,甚至以为作这种考虑只会使人离开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看成只是书本上的条条和外国的现成经验的教条主义者,不懂得书本上的条条即使是对中国适用的指导原理的话,还必须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有益于中国的实际;他们也不懂得,外国经验即使是成功的,也不能照搬到中国来。由于战胜和克服了这两个方面的错误倾向,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民主革命的长期实践中做到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地位,资本主义发展薄弱,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这种实际出发,总结革命实践的经验,得出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学说,走出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在无产阶级领导下武装农民,用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这条道路在教条主义者看来是异端邪说。但实践证明,这是在中国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的发展,它引领中国革命达到了教条主义者所不能相信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是经过一些失败的经验以后才找到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的。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情况也一样。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1956年后20年间虽然取得了许多成就,但发展不快,而且遭到许多挫折和失败。经验证明:第一,照搬苏联的模式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在中国自己没有经验的情况下,向苏联学习本来是无可非议的,是可行的。但这种学习应当只是借鉴,有所取舍,何况苏联模式本身就有致命的弱点。第二,照搬革命时期阶级斗争和群众运动的具体经验也很有害。革命时期的好经验、好传统固然应该继承,但不顾具体情况变化照搬则是不可取的。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使指导中国革命胜利的那一套办法有了无限崇高的威信,这就很容易造成自己没有新鲜的经验,别国的经验也不愿意照抄的情况下,回头来从民主革命胜利的若干具体经验中寻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而且用一些关于社会主义的抽象概念来解释这种经验。实践已证明,这样做是不能解决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

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据中国自己的建设事业中的成功和失败经验的总结,也参考外国的经验,逐步地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这以后,推行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和开放的路线和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近十几年来面貌焕然一新,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世界风浪的震撼下屹立如山。实践证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建设学说在中国条件下的巨大发展。

当然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远不能说已经完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也不能说已经完成。我们还要用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克服各种困难,来达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完全胜利。我们还要通过实践,对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弄清楚至今还没有弄清楚的许多具体规律。中国处于其中的世界,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世界,是政治格局和经济格局剧烈变化的世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也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并且懂得世界和中国的相互关系。

为了这些,我们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2期


[1] 胡绳,1918年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第584页。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17页。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375页。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8卷,第186页。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31、438页。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326页。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第322页。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第3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