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结语

王维和杜甫的园林植物书写,摆脱了初盛唐游宴诗程式化书写的局限,分别在物我交融和物我对峙的方面展现了个性鲜明的艺术创造。王维的辋川别业与杜甫在成都、夔州等地所居的草堂,园林要素基本具备,但没有明确严格的私权边界,均非成熟的园林,与后来渐居主流的城市私家园林更是大异其趣[23]。与之对应,无论是杜甫笔下那凝结了诗人种植的心血、期待和家国情怀的寄托,甚至成为自我形象“分身”的与自然处处充斥着对立、紧张的松竹花果,还是王维静观寂照之下,在物我界限完全消弭的情形中所呈现的山居草木,都不是园林植物的典型诗歌形象。此后,随着文人造园日益兴盛,园林形态越来越成熟,杜甫“乾坤一草亭”式的渺小孤弱却又气格健劲的园林定位,以及处处包藏不和谐、不如意与失控感、对峙感的园林植物表现,被天人和谐、物我合一的主流思维取代。他那“百年忠义寄江花”式的园林植物书写,是杜甫个性与安史之乱后时代的特殊映射,成了难以再现的艺术形象。同时,北宗禅“住心观静”的观物方式也逐渐淡出,王孟诗派“无迹可寻”的“兴趣”与园林的结合由此退场,王维笔下“看竹永无人”式的园林植物观照也几乎成了园林诗中的绝响。

值得一提的是,奠定后世文人园林“中隐”思想的白居易,其园林植物书写,既有杜甫那样处处都是人力介入的一面,但基本消除了与外物紧张对立的色彩,对客观因素有较强的控制力和改造力;又有王维那样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面,但并不消除“我”的存在,物我之间以“我”为主,用“我”的情志统摄外物。白居易园林植物的观照方式,有如王维、杜甫二人一正一反的合题。白居易的这种似乎介于物我混融与物我对峙之间的观物方式,在后世的园林诗中居于主流,而王维和杜甫笔下各居一端的园林植物则成为颇具个性化的艺术表现。从这个意义上看,王维、杜甫的园林植物书写更加显现出其特殊的价值。


[1] 如郭敏《唐代田园山水植物意境研究——以〈辋川集〉为例》(硕士学位论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周孔飞等《辋川别业下诗人王维的花意象探析》(《园林》2019年第6期)、张建军《杜甫草堂植物与园林特色》(《杜甫研究学刊》2003年第4期)、张驰《杜甫草堂植物与杜甫诗》(《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年第3期)等,多从园林植物景观的配置、植物意象的艺术特色等角度考察王维和杜甫的园林植物书写。

[2] 陈铁民:《辋川别业遗址与王维辋川诗》,《中国典籍与文化》1997年第4期,第13页。

[3] 王毅:《中国园林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即认为王维的辋川别业“是由众多的景区和景点组合而成”,“说明盛唐士人园林整体设计和组织能力已有相当高的水平”,是景观群整体组织艺术在士人园林中成熟的标志。见该书第109页。樊维岳《王维辋川别墅今昔》认为:“王维经过多年的精心葺修,把辋川的自然景观的峰、峦、岗、垞、滩、湖、瀑、溪以及附着的花卉林木、珍禽异兽,按园林艺术的要求,巧妙地与人工因素加工后的竹洲花坞、亭台苑榭、馆阁柴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辋川这个大型风景区,建筑成‘集我国唐代园林之盛’的综合园林。”见《王维研究》第1辑,中国工人出版社1992年版,第318—319页。

[4] 陈铁民:《辋川别业遗址与王维辋川诗》,《中国典籍与文化》1997年第4期,第14页。

[5] (明)计成著,倪泰一译注:《园冶》卷1《相地·郊野地》,重庆出版社2017年版,第34—35页。

[6] (明)计成著,倪泰一译注:《园冶》卷1《相地·山林地》,重庆出版社2017年版,第23页。

[7] (唐)王维著,陈铁民校注:《王维集校注》卷5,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437页。本章凡引用王维诗,均出自此书,后文不再一一出注。

[8] 周裕锴:《中国禅宗与诗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63页。

[9] (唐)杜甫著,谢思炜校注:《杜甫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第1513页。本章凡引用杜诗,均出自此书,后文不再一一出注。

[10]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292,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3315页。

[11] 《续昭昧詹言》卷3,见(清)方东树《昭昧詹言》,清光绪十七年(1891)刻本,第171页。

[12] 王国维著,黄霖、周兴陆导读:《人间词话》,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5页。

[13] 转引自陈增杰编著《唐人律诗笺注集评》,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216页。

[14] (明)王嗣奭:《杜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21页。

[15] 由“野老墙低还是家”(《绝句漫兴九首·其二》),“邻鸡还过短墙来”(《王十七侍御抡许携酒至草堂奉寄此诗便请邀高三十五使君同到》),“野老篱前江岸回”(《野老》)等句可知。

[16] (唐)杜甫著,(清)仇兆鳌详注:《杜诗详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661页。

[17] 分别见(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卷612第7061页,卷613第7067页。

[18] [美]宇文所安:《初唐诗》,贾晋华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版,第224页。

[19] 见闻一多《类书与诗》,《唐诗杂论》,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5—6页。

[20] (明)王嗣奭:《杜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0页。

[21] (南朝宋)刘义庆著,(南朝梁)刘孝标注,余嘉锡笺疏:《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107页。

[22] (唐)杜甫著,(清)仇兆鳌详注:《杜诗详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67页。

[23] 王维的辋川别业与杜甫的各处草堂,有的研究者并不将其归入园林的范畴中。如乔永强《“辋川别业”不是园林》(《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就从与城市园林空间结构的差异、与自然山水环境中的独立民居空间结构之相似、周边山水植被人工化少等几个方面,论证王维的辋川别业并不应划入园林的范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