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剑桥古代史·第十三卷:晚期帝国(337—425年)
- (英)埃夫里尔·卡梅伦 (英)彼得·加恩西
- 4792字
- 2025-04-28 17:15:25
四 马格南提乌斯、维特拉尼奥与西部的收复,350—353年
杀死君士坦斯的弗拉维乌斯·马格努斯·马格南提乌斯是4世纪西部行省出现的新的治国人才的代表。他出身蛮族(有关朱利安生平的书称,他母亲是法兰克人,父亲是布列塔尼人),全家定居罗马境内,因在军中服役升任高官。[47]他可与其另一位同僚军官西尔瓦努斯相比,此人也是有法兰克人血统的将领。在与马格南提乌斯及时分道扬镳后,西尔瓦努斯于355年短时间当过皇帝。尽管君士坦斯过去的追随者在各地都不支持马格南提乌斯,但他当时在帝国颇有声望,很快就得到高卢行政长官(管辖高卢、西班牙和不列颠)的效忠。阿非利加、意大利离得也不远,350年2月,马格南提乌斯的人成了意大利的近卫军长官(阿尼凯图斯)和罗马市长(提提亚努斯)。不过罗马城在承认这位篡位者的态度上是犹豫不决的,在马格南提乌斯起事时它曾一度是王朝武力反抗之地。城里的中心人物是朱里乌斯·奈波提阿努斯,他是君士坦丁同父异母姐妹欧特若比亚的儿子,也是337年夏遭到屠戮的皇室一支的后代(奈波提阿努斯的父亲也成了牺牲品)。350年6月,在一批被称为“角斗士”“绝望者”的乌合之众支持下,奈波提阿努斯在罗马发动了叛乱,迫使市长不得不退却,并粉碎了其近卫军同僚(此人被杀)组织的抵抗。[48]只是在马格南提乌斯的军队由其合作者马尔凯利努斯(此时任行政长官)指挥来对付他时,奈波提阿努斯的政变才在执掌权力28天后告终,他的头被砍下在罗马市民面前游街示众[Jer.Chron.s.a.350(Helm,p.238),Eutr.Ⅹ.Ⅱ.20]。随之而来的是对首都贵族财产的没收和人员的清洗,包括杀害来自皇室的欧特若比亚和其他人。[49]这样的报复表明,这一事件不只是一场民众骚乱,这是对马格南提乌斯的警告,让他知道不要指望会得到罗马权势者支持,无论君士坦斯在朝廷和高卢军界如何不得人心,君士坦丁的皇室仍是效忠他的得力力量。
现在君士坦提乌斯已是君士坦丁世系的唯一代表,这时他关注的仍是叙利亚。马格南提乌斯自然想扩展其帝国以囊括君士坦斯控制范围剩余的部分,也就是向东至色雷斯边境的多瑙河流域。但在下潘诺尼亚地区穆尔萨的军事行动抢在了他前面。350年3月1日(Chron.Min.Ⅰ.237),他宣布资深将领维特拉尼奥(以前是君士坦斯的步兵长官)为奥古斯都。维特拉尼奥缺乏文化素养,但常打胜仗,在士兵中有威望。[50]当然奈波提阿努斯无法知道在穆尔萨发生的事,这是为阻遏马格南提乌斯的帝国扩展的效忠之举。我们可以把其中的关键作用归之于一个有影响的重要人物,他就是伏尔卡西乌斯·鲁菲努斯。此人很久以前就是君士坦斯驻伊利里库姆的近卫军长官,在此混乱时期一直都很有能量(后来他被君士坦提乌斯调任为高卢的行政长官)。鲁菲努斯应是皇室的亲属。[51]有史料(Philost.Ⅲ.22,Bidez/Winkelmann,p.49)称,维特拉尼奥的军事行动有皇室的背景,他不仅得到君士坦提乌斯的姐妹君士坦提娜的鼓励,而且君士坦提乌斯本人也给他送去皇冠,实际承认维特拉尼奥是皇室成员。[52]君士坦提乌斯的承认使维特拉尼奥暂时成为他对抗马格南提乌斯的便利靠山,直到后来他能安全地离开东方。显然,王朝的坚强团结足以对付马格南提乌斯对皇室的觊觎。据说,君士坦提乌斯梦见他父亲要他为君士坦斯的死复仇(Pet.Patr.fr.16),这已超越了337年的流血瓜分:君士坦提娜是被害的汉尼拔利亚努斯的遗孀,伏尔卡西乌斯·鲁菲努斯是加鲁斯的叔叔。
面对反对势力,马格南提乌斯发动了一场复杂的宣传和外交攻势。他给自己加上“恢复者”和“解放者”(ILS 742)的传统名号,同时讨好君士坦提乌斯和维特拉尼奥。他想从前者那里获得作为皇室同僚的合法地位和承认,这种和解的姿态反映在他的钱币式样和尚存的碑铭中。[53]不过为了安全,他的使者没有忘记去拜访君士坦提乌斯潜在的敌人,比如亚历山大里亚的阿塔纳修斯,此人是有用的盟友(Athan. Apol.ad Const.Ⅸ;阿塔纳修斯不止一次卷入帝国的政治纷争)。马格南提乌斯争取维特拉尼奥的举措同样也获得了更大的成功,多瑙河的僭越者暂时脱离了与君士坦提乌斯签订的条约。(Jul.Or.Ⅰ.30c-d,Ⅱ.76c)。350年的最后几周,君士坦提乌斯及其军队到达巴尔干突然打断了这一外交插曲。维特拉尼奥迅速退守防线,去其领地的东部边界迎接尚在萨尔底迦的君士坦提乌斯(Zon.ⅩⅢ.7.22);12月25日,两支军队在那伊苏斯会合,由两位统治者共同裁决,但实际是由君士坦提乌斯对军队训话。在他讲话结束时,士兵“以一种新的不熟悉的方式”(Eutr.Ⅹ.Ⅱ.1),吵闹着要求罢免维特拉尼奥。这位经验丰富的将军被和平而正式地剥夺了皇室王权,在比提尼亚的普鲁沙度过了六年舒适的“流放”生活。[54]这一奇怪的结果给人这样的印象,维特拉尼奥根本不具有“篡位者”的身份。在其统治的九个月,大多数时间他只是王朝一个方便的用具,以控制马格南提乌斯直到真正的冲突开始。随着君士坦提乌斯来到欧洲,选择在君士坦丁的出生地将维特拉尼奥解职是合适的,这标志着针对谋杀君士坦斯的凶手捍卫帝国遗产的“神圣战争”(Jul. Or.Ⅰ.33c)开始。351年3月15日,这一继承关系在希尔米乌姆得到进一步的昭告(Chron.Min.Ⅰ.238),没有后嗣的君士坦提乌斯任命堂兄弟加鲁斯为凯撒,让他与君士坦提娜结婚(Zos.Ⅱ.45.1)。他被派到安条克以保证东方有皇室成员。对马格南提乌斯有任何和解的希望都指望不上,只有提升其亲属德肯提乌斯为高卢的凯撒以制约他(Zos.Ⅱ.45.2)。[55]战线已分明,君士坦提乌斯占了上风:当他经过安齐拉时,听到特米斯提乌斯在其写的第一篇对皇室的颂词中,赞扬他击败波斯王的美德(Or.Ⅰ.12a);[56]很快他又得到神对其统治的祝福,耶路撒冷主教写信支持他抗击敌人,主教称351年5月7日在圣城出现了奇迹,空中出现一个光亮的十字架(PGⅩⅩⅩⅢ.1165ff)。马格南提乌斯面对这些神意认可的迹象却无计可施:曾在米尔维安桥给君士坦丁显示神迹的上帝此时开始支持他的儿子,在多瑙河铸造的钱币上记下了胜利的信号和君士坦丁的回应,上面的铭文刻着“借此标志成为胜利者”。[57]

地图1 公元4世纪后期的罗马帝国
这位皇帝极力表示神在即将来临的他与马格南提乌斯的冲突中会庇护他,但他甚至在关注战争时也小心地对待信仰问题。351年初住在希尔米乌姆时,君士坦提乌斯遭到与他有矛盾的当地主教福提努斯的抗议,指责他的信仰(他是非法的安齐拉的马尔凯鲁斯的信徒)。皇帝的回应是在希尔米乌姆召集会议,审查福提努斯的指责,并免除其主教职务,但不久君士坦提乌斯又先任命了一个由八个著名的基督教平信徒(都是朝廷高官,其中有几个是未来的近卫军长官和市长)组成的委员会,还派书吏和其他宫廷官员为其服务,由该委员会在复审时听取福提努斯对其信仰的辩护,并进行准确记录,以此作为整个会议的开端。[58]这是君士坦提乌斯的朝廷主张多样的一个明显迹象,在反对篡位者的内战中,这位皇帝召集有贵族身份的人不是去考虑如何作战,而是考虑当地主教对教义的看法。
351年夏爆发了一连串“巴尔干战役”。[59]君士坦提乌斯的先头部队试图经阿特兰斯翻越尤利安山进入意大利,但被击退。马格南提乌斯的军队进行反击,沿萨韦河进入潘诺尼亚,占领了锡斯西亚镇。他们从这里向穆尔萨进军。正是在这座城市前的平原,离德纳夫河和多瑙河交汇处不远,他们与君士坦提乌斯遭遇。在军事行动中,君士坦提乌斯派东部近卫军长官弗拉维乌斯·菲利普斯去催促马格南提乌斯退回高卢(Zos.Ⅱ.46.2ff)。这位长官所用的方式是劝说马格南提乌斯手下的指挥官西尔瓦努斯带着他的人加入到君士坦提乌斯一边。[60]351年9月20日,两军交手(Chron.Min.Ⅰ.237)。尽管交战双方都在高卢和东部留下大批军队,但在穆尔萨还是爆发了一场有着时代影响的大战(Zos.Ⅱ.50.4;Epit.de Caes.ⅩLⅡ.4)。欧特罗庇乌斯(Ⅹ.12.1)明确谈到罗马遭受重大的人员损失,这些人更合适与外部的敌人作战。如果我们相信佐纳拉斯(ⅩⅢ.8.17)认定的数字,那么马格南提乌斯损失了三分之二的人,君士坦提乌斯几乎损失了一半。对基督教徒以及皇帝本人(他离开战场去附近一个祭祀神庙祈祷)来说,君士坦提乌斯的胜利是再一次确定了上天对耶路撒冷预示之事的认可;穆尔萨的主教瓦伦斯小心地使庆祝的气氛更浓,他宣称自己“从天使”那里听到了胜利的消息(Sulp.Sev.Chron.Ⅱ.38.5-7)。虽然更实际的说法是将君士坦提乌斯的胜利归功于战场上他的铠甲骑兵拥有优势(Jul.Or.Ⅰ.37b-38a,Ⅱ.57b-d),但瓦伦斯还是巧妙地将之归于皇帝对战争中主教们所具有的特殊才能(比如,埃美萨的尤西比乌斯就因其对波斯人“施法术”而受赞赏,Socr.HE Ⅱ.9.10)的重视,在未来的教会政治中他更是将这一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马格南提乌斯逃脱了在穆尔萨的杀戮(他的同僚马尔凯利努斯悄无声息地送了命,Jul.Or.Ⅱ.58c-59b),撤到阿奎莱亚守住往意大利的通道。他在那里过冬,对他不利的传言说他在城里寻欢作乐(Jul.Or.Ⅰ.38d)。君士坦提乌斯并不急于追击,在希尔米乌姆停留至352年夏。当重新发动攻势时,马格南提乌斯被赶出阿奎莱亚,最后在提奇努姆集结后,翻越阿尔卑斯山回高卢。[61]到秋季意大利又被攻下,11月君士坦提乌斯在米兰,在他致“全体外省人和人民”的一项敕令中废除了“暴君”所做的决定(C.TH.ⅩⅤ.14.5)。这时的罗马市长是奈拉提乌斯·凯利阿利斯,他于9月26日任职。作为伏尔卡西乌斯·鲁菲努斯的兄弟和加鲁斯·凯撒的叔叔,此人无疑是忠于朝廷的:在罗马他给君士坦提乌斯上尊号“罗马城和世界的复兴者,危险暴君的毁灭者”(restitutor urbis Romae atque orbis et exstinctor pestiferae tyrannidis)。[62]即便君士坦提乌斯在意大利已明显占上风之前,马格南提乌斯就已不得人心。奈波提阿努斯叛乱的不良后果使他没有什么朋友,掌握不了罗马市长说明他控制不住罗马。市长更换频繁,自351年3月至352年9月至少有5人任职。他不得不让其中的几人第二次任职。[63]更严重的是,在351年6月至12月任职的凯勒西乌斯·阿德勒菲乌斯被其下属指控企图反叛马格南提乌斯(Amm.Marc.ⅩⅥ.6.2);我们要怀疑他的妻子贵族女诗人法尔托尼亚·贝提提娅·普罗巴,她的作品[除了《以维吉尔诗体颂赞基督》(Cento Vergilianus de laudibus Christi)]包括一部庆贺君士坦提乌斯击败马格南提乌斯战争的长诗。[64]穆尔萨的胜利使篡位者在京城的敌人大受鼓舞,效忠的元老,甚至马格南提乌斯以前的追随者都受适时赦免的引诱,逃到在潘诺尼亚的君士坦提乌斯一边。朱利安的颂词描绘他欢迎乘船渡过亚得里亚海来的逃亡者(Or.Ⅰ.38b-c,48b;cf.Or.Ⅱ.97b)。或许正是在这样众叛亲离的背景下,马格南提乌斯允许在罗马重新进行夜间献祭(君士坦提乌斯很快就在353年对凯利阿利斯颁布的一项法令中将之废除,C.TH.ⅩⅥ.10.5),这一姿态的宗教成分不多,更多的是在面对罗马权势者对其不忠时政治上的应急之举,在遭遇“敌对压力”时马格南提乌斯成了冥顽不化的异教徒,崇信巫术的人。[65]即便如此,君士坦提乌斯收复意大利给元老院提供了一个微妙的机会,元老院在奈波提阿努斯被推翻后仍承认篡位者的统治,派出外交使团去争取胜利的皇帝。在这“艰难时期”派出的使节中有个叫维特拉西乌斯·奥尔费图斯的人,他是出使的合适人选。此人在君士坦提乌斯与马格南提乌斯交战时对皇帝忠心耿耿,他最终继凯利阿利斯出任行政官。[66]
同时,奥尔费图斯在后来削弱马格南提乌斯的帝国即收复阿非利加的过程中也发挥了作用,他是君士坦提乌斯任命的首任阿非利加总督。控制了意大利,君士坦提乌斯就能掌握舰队,用来帮助他收复阿非利加和西班牙(Jul.Or.Ⅰ.40c)。353年夏是陆上战事的最后阶段,朱利安的颂词中称之为“第三个回合”,这时马格南提乌斯经科蒂安阿尔卑斯山山口退了下来,在塞琉古山战败。[67]不过在此之前就有迹象表明,他对这一地区(就是在此他成了皇帝)的控制力正在减退。他任命的凯撒德肯提乌斯被派去守卫莱茵河地区,却顶不住阿勒曼尼人的入侵(Amm.Marc.ⅩⅥ.12.5)[68];常被作为都城的皇家城市特里尔,为了表现忠于王朝,对反叛的凯撒关上了城门(Amm.Marc.ⅩⅤ.6.4)。[69]353年8月10日,事情有了了结(Chron.Min.Ⅰ.238),马格南提乌斯在卢格杜努姆自杀,德肯提乌斯随之也自杀(Epit.de Caes.ⅩLⅡ.6-8)。按照常规的做法,篡位者的头被砍下游街,以此作为君士坦提乌斯取胜的明确见证(Amm.Marc.ⅩⅩⅡ.14.4)。为君士坦斯报了仇,此时君士坦丁还活着的儿子成为罗马世界唯一的统治者。他在阿尔勒过冬,大肆庆贺胜利,恰巧还碰上了他最初被提升为凯撒的30周年纪念。[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