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剑桥古代史·第十三卷:晚期帝国(337—425年)
- (英)埃夫里尔·卡梅伦 (英)彼得·加恩西
- 1208字
- 2025-04-28 17:15:23
译者序
《剑桥古代史》是在国际学术界早有定评的史学研究精品著作。其源起可追溯到19世纪后期,研究范围主要是以地中海地区为主要区域的古代文明,以西亚、北非及希腊、罗马为核心区域。该书的作者多是西方史学界各著名大学学有专长的知名专家,代表了现今学术领域的一流水准。且由此衍生出了剑桥的史学书系,包括《新编剑桥中世纪史》《剑桥近代史》等。剑桥史学书系还有对各相关地区国别史的研究和专题研究,前者如《剑桥中国史》,后者如《剑桥食物史》,皇皇巨著,蔚为大观,意在为人类的整体文明历程作书立传,树为丰碑。
对《剑桥古代史》的学术价值无论如何褒扬都不为过,然其表述文字为英文,有必要翻译为其他文字,才能让更多人受其学术的滋养,但其内容的艰深、行业的特殊又使翻译成为难事。现今中国正处于光荣的新时代,大工程、大项目不断推出,如有探索宇宙的“天眼”、沟通南方大湾区的港珠澳大桥,而在文化传承上也需要有与这一伟大时代相应的大型项目,剑桥史学书系的翻译就是这样的项目。据说,《剑桥古代史》中文版是世界上第一个该书的翻译版本,有幸从事这一壮举当然与有荣焉。
大约在十年前,我承担了《剑桥古代史》第13卷的翻译工作,内容主要涉及公元4世纪的罗马史事。起初我不知其事之难,约了几位同行一起共事,因书中行业的专门、文字的古奥,使得译事艰难,时有中辍,且不时有人中途退出,进度缓慢,拖延时间长达十年之久。后来翻译主要由我承担,又邀约数人参加,包括一些年轻学人,终使翻译工作完成。在翻译之初,项目组耗费了大量精力,编出了合用的翻译、编辑手册,供全体译者统一译名,因而本卷的译名基本依据该手册的定名,同时也顾及译名的约定俗成略有变动。书中罗马官职名是译者根据内容斟酌而定,既考虑到名称,又虑及其职能。在翻译中几次参加项目组召开的工作会议,与翻译其他卷的主译者切磋交流,受教良多,获益匪浅,时觉感激莫名。另外,中国社会出版社的编辑在联系、编辑等方面做了大量的事,可以说没有他(她)们的介入,也就没有此卷中文译本的面世。这一工作尽管繁琐、艰难,但翻译前后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使我对这段罗马史有了更深的了解,英文传译能力自然也有提高。当然现在的译作还会有不妥当之处,译技无止境,希望读者在发现后不吝赐教。
本卷的翻译先后有多人参加,最初桂奋权、张震旦等人参与其事,后因他们忙于其他事务先后退出。后马约生、陈紫竹、李亚航、罗睿加入,完成了部分章节的翻译。分工为:陈仲丹翻译前言及第6章至第15章,马约生翻译第20章至第22章,陈紫竹翻译第1章至第5章,李亚航翻译第16章至第19章,罗睿翻译第23章(上)(下)和第24章,全书的校译由陈仲丹承担。最后还要感谢杨杰、王晔为本书的翻译做了索引录入、校核等工作。另外,尤其要感谢为本书把关的几位资深专家。他们的审定、校改使译稿避免了诸多讹误,且文字更为通顺,文采亦增色不少,这一恩济匡谬之助让我永难忘怀。
陈仲丹书于南京河西龙江寓所
2023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