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家人

世道乱。

坊间妖魔鬼怪吃人的传闻层出不穷,但小小的榆林还未真正见识过这等可怖之事。

可现在独眼汉子这伙人就见到了。早就觉得这座宅院太偏,周围又是竹林,容易招惹脏东西,想不到这股风来得这么快。

他们不过是一群豁出胆去、畏强欺弱的村野恶棍罢了,哪见过真正的妖鬼?

当王灶摘下头颅的那一刹,个个脚底抹油似的,惨叫着夺门而出,甭管身后发生了什么,能跑多快跑多快!

生怕晚上一步,就被抽筋剥皮。

眨眼间,吵闹的庭院便静得落针可闻。

王灶将脑袋安回脖子上,整理了一下仪容仪表,旋即步履安详地朝宅屋方向走去。

须臾之间他来到正堂门前,瞧见门额上悬挂着一面奇异的铜镜。

他没有在意,径直地跨过门槛走进屋内,隐隐约约听到主卧传来阵阵少女的呜咽。

“咯吱……”

王灶推开虚掩的房门走了进去。

一名瑟瑟发抖的花季少女被捆绑在一张太师椅上,口中塞着一团纱布,正泪眼婆娑的看着他,脸上充满恐惧与不安。

王灶无声地逼近,少女眼眶的泪水打转得厉害。

他的手伸出。

落在她的肩。

她绝望的闭上眼,以为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少顷,身上草绳尽数脱落。

两根手指探进唇间,将纱布抠了出去。

“起来吧,我带你回家。”

“?”

初时以为自己听错了,直到睁眼看见王灶脸上温柔的笑,她才反应过来,他跟他们不一样。

他是来解救自己的!

正在此时,李老汉怒目圆睁地提着柴斧冲了进来:

“放开……”

话到嘴边又急急咽下,放下柴斧上前紧紧地抱住自家闺女,哽咽道:“巧儿,没事吧?呜呜呜……怪爹没用,爹让你受委屈了!”

“爹,巧儿没事,巧儿没事……”李巧儿不忍卒听父亲自责的言语,明明自己委屈极了,眼泪亦是控制不住,却仍强装镇定。

“此地不宜久留,老丈,我们先离开这。”王灶晓得迟则生变的道理,毕竟他也是靠唬人才驱散了那些家伙。

“嗯!”

三人一齐离去,避免半路撞上对方,于是选择扎进竹林中绕道而行……

晓风残月,狗吠阵阵。

李老汉家门前。

王灶驻足望着这对父女进屋。

李老汉扭头一看恩人杵在原地,连忙开口:“道长,快快请进!”

李巧儿也满眼感激的看着他。

王灶却是弯腰做了个稽首:“贫道使命已完成,便不叨扰了。”

“这怎么行,道长你……”

“老丈。”王灶出言打断了他,正色说道,“我奉那东骉岭灶王庙的神仙之命行事,不求回报,但求主家得空能到庙里献炷香火。”

“此外,你家祸事未了,之后恐再生变数,若想永绝后患,不如听贫道一言,灶王庙里那位神仙爱民如子,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有任何诉求皆可去拜。”

暗示到这里,王灶便不再絮叨,一甩袖袍,仰天大笑举步去,转身没入夜色中。

……

翌日清晨,李老汉早早地便抄着畚箕下田捞鱼,开春时放入的鲤鱼苗,今夏已长大成熟,数量不多,一直不舍得吃。

而现在他打算到东骉岭山上去拜神,家里实在没什么能拿得出手的,便捞起三尾稻花鲤烹制,制为一道贡品。

辰时四刻,群龙行雨。

李老汉肩挑着鸳篼,迎着和风细雨,耳边萧瑟,带着妻女跋山涉水来到灶王庙前。

望着熟悉的青砖绿瓦,李老汉感慨万千。

“老伴,还记得那年俺跟你来此拜神求子不?”

“记得记得,这地方可太灵验了,求完过后没多久我就怀上了,这才有了巧儿你呀。”妇人疼爱地轻抚李巧儿发端,听得后者出了神。

‘这世上真的有神仙么?’

……

清理干净供桌,摆上茶饭,还有精心烹制的鱼肉。

李老汉开始点香祭拜。

望着案前虔诚叩拜的一家三口,王灶沾沾自喜,不枉他铤而走险出手相助,这不就收获到了三名信徒?

神往体庙香火殿中一扫,果然多了三块灵牌,涓滴愿力缭绕其间。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王灶开始浏览此三人的走马灯。

李老汉,原名李满谷,他的一生可用“承星履草”四字概括,一生所求不过衣食无忧,家人平安。

可这年头只要不生病就已是最大的福,衣食无忧什么的,并没有那么讲究,饿不死就行。

但天不遂人愿,朝廷苛捐杂税,天气又不尽如人意,临了还有村霸征护田税。

他上了年纪,时常腰酸背痛,已然打理不了太多田地,收成一年不如一年。

每每看着面黄肌瘦的女儿,恨不能再年轻个十岁八岁,那样自己就能再勤劳些,好攒够一笔钱,供她去榆林城的织裳楼里学门手艺。

一想到女儿穿针引线缝补家用时展现出的巧手灵性,他就趁着四下无人时一拳拳砸在墙上,懊恼自己没本事支持她进城深造……

李满谷的妻子,原名许芳,她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生个儿子,这样老伴就不用那么操劳了。

可这贼老天犟不开眼,嫁给李满谷二十余年,迟迟才允她怀上,却诞下的是个女儿。

倒不是她重男轻女,而是自古女不如男,落后的农业生产使得干农活需要消耗大量体力,偏偏这方面是女性的短处。

每每听见老伴又说腰酸背痛,许芳就加快了手中编织的速度,临了又去把菜地进行浇灌。

可用尽全力,还是改变不了窘迫的生活。

眼看女儿像朵花儿一样长大了,许芳现在所希望的,便是她将来能找个好人家,那样就不用跟着他们俩受苦了……

李巧儿,从小就格外懂事,在家能洗衣做饭织衣裳,在外能参与田间劳作,哪怕再苦再累也不抱怨。

每每看见爹娘的白头发越来越多,她就忍不住在夜里偷偷抹泪,恨自己不是男儿郎,恨自己没能力为这个家减轻负担……

走马灯毕,李满谷、许芳、李巧儿的生平,尽数记录在了因果录上,

善因结善果,恶因结恶果。

因果杆秤,业力轮转,分别给出一项果报物。

李满谷:勤劳顾家,赐予果报“健体延寿果”一颗。

许芳:为母则刚,赐予果报“报恩狐狸子”一只。

李巧儿:懂事孝顺,赐予果报“贵人红线”一牵。

须知:

种因得果,业力相随,若取果报物,便行果报事……

王灶心念一动,令每项果报化作流光没入案前一家三口的眉心。

积德行善,时来运转,这是他们应得的。

王灶只是那催熟果报、种因的人儿。

同时他也想拥有更多更多的善信,那样一来,他就有能力行使更多美事!

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离美梦成真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