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耳畸形整复外科学是耳科学和整形外科学互学互鉴、融合发展的成果,它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耳鼻咽喉科学与整形外科学的内涵和外延。耳不仅是重要的感觉器官,也是构成面部美学的重要结构。先天性耳畸形是常见疾病,病人迫切要求专科医生在治疗畸形疾病恢复听力的同时,解决相关的耳郭美学问题。因此,在耳畸形性疾病治疗过程中,对外形的修复及功能的重建需要耳科和整形外科等多学科参与。这就使得耳科医生在治疗疾病中需要关注耳的形态美学修复,从而专注于专科疾病的治疗与整形。同时,整形外科医生也逐渐从整形聚焦于专科疾病。“整形外科专科化”或者“专科化整形”成为充满活力的多学科融合的新领域。其实,各个医学学科之间本无边界,随着新理论与新技术创新发展,必然出现多学科结合形成新的交叉学科。

本书围绕先天性耳畸形这一头面部最常见的出生缺陷(其包括耳郭形态畸形和结构畸形两大类)。近年来日益广泛应用的新方法“耳模矫正技术”,主要用于新生儿耳郭形态畸形的矫形治疗,是一种简单高效安全的非手术治疗方式,其最佳治疗时机为出生后6周内,越早治疗效果越好。不仅对多数轻度(Ⅰ度)耳郭结构畸形有效,对部分Ⅱ度耳郭结构畸形患儿也具有较为明显的美学提升价值,使得患者在后续耳整形或再造修复中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和可能。同时,耳郭畸形的整形和再造技术取得巨大进步,整形再造的耳郭美学效果不断改善。但整形背景的医生在改善听力方面勉为其难,且患者术后狭窄的外耳道有感染与破坏等潜在风险;而耳科背景的医生“开耳洞”会对耳郭整形与再造需要的皮肤血供及质地产生不可逆的影响。因此,“功能性耳再造”的概念和技术应运而生,不断完善。通过协调整形外科困难的耳郭整形再造与耳科棘手的外耳道、中耳重建,同时达到耳郭再造与听觉功能重建的目标,成为“整形外科专科化”理念实践中的经典之一。随着耳畸形相关的国内外共识、指南陆续发布,形态修复与功能重建的专科化整形理念正在逐步完善,多学科诊疗技术也在不断交叉融合。

根据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分析,先天性耳畸形发病率高,而目前的专科医生数量与其医疗技术能力远远不能满足患者的要求。尤其是患者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和听力康复要求,需要更多致力于该领域的多学科医生不断相互学习,提高诊治水平。同时,由于作为新兴交叉学科,耳整复领域无论从理论还是技术上都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学习曲线漫长,需要从事耳畸形整复领域的整形外科和耳鼻咽喉科医生相互学习与协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专科技术理论优势,共同推进专科化整形理念完善与普及。在新技术新理念日新月异的形势下,耳整复的人才队伍培养和临床诊疗规范亟须相关的教材和专著,《耳畸形整复外科学》的出版恰逢其时。希望有助于“专科医生做整形,整形医生学专科”理念的完善与实践。

耳畸形整复外科学是一门崭新的交叉学科,本书结合我们的实践经验,邀请该领域的众多国内外知名专家共同编写,充分总结展示该领域数十年来最重要的临床技术和相关研究成果,供同道们参考借鉴。我们仍然面临多学科合作与融合的挑战,需要不断凝练学科发展方向,持续完善诊疗技术,把耳畸形整复向更高目标推进。本书虽力求全面反映该领域的全貌,但由于时间仓促,且书稿篇幅和作者水平有限,书中提及的观点和技术仍在发展、完善,敬请同道、前辈不吝指正。

2024年5月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