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论坛发起人简介
执行主编简介
文前彩插
编委会
西川精神
论文选
作为方法的“民国”
一 作为方法:亚洲与中国
二 作为方法的“民国”
三 “民国”如何成为“方法”
经济·文学·历史
一 经济:社会全景呈现的可能
二 文学:经济主题的“隐匿”和艺术呈现
三 历史:“乌托邦”革命的现实依据
“红与黑”交织中的“摩登”
(一)多维革命视域下的《中央日报》及其副刊
(二)大革命中的“红”与“黑”
(三)革命与摩登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一 延安时期的移民运动
二 “乐”的现实依据
三 非理性的“乐”
四 作为“娱乐”的叙事
法外权势的失落与村落秩序的重建
一
二
三
四
《新青年》前期国家文化的建构与新文学的发生
一
二
三
四
论鸳鸯蝴蝶派的形象谱系与自我认同
一
二
吴虞与《新青年》:意义如何相互生成
一 《新青年》之于吴虞:一个舞台
二 吴虞之于《新青年》:又一个清道夫
三 吴虞与《新青年》:意义相互生成的有限性
晚清“诗”与“歌”中的句法和意象
一 “独立性”与“推论性”:传统诗歌中的句法原理
二 涵化与挣脱:晚清“诗”与“歌”中的句法力量
作为《子夜》“左翼”创作视野的黄色工会
一 黄色工会与工人运动
二 黄色工会中的国民党改组派
三 “黄色国际”与工人阶级的“变质”
四 夹在赤白之间的“实业党”
五 《子夜》创作的多重左翼理论资源
余论
“绅”的嬗变
一
二
三
左翼文学发生语境下的鲁迅批判吴稚晖问题
一 鲁迅批判吴稚晖的“公仇”“私怨”
二 主义之争时代的吴稚晖逆行溯因
三 反思“以理杀人”与鲁迅“左倾”
余论
何为启蒙
一 中西“启蒙”词源、内涵及蕴含的文化差异
二 中国现代文学的“启蒙”使用内涵及其成因
三 中国现代文学启蒙—教化的文学史意义
民国经济危机与30年代经济题材小说
一 民国经济危机与30年代经济题材小说的兴起
二 共产党人、左翼文化团体对经济题材小说的指导与推动
三 都市与农村经济题材小说的政治化主题
论文总表
论著选介
李怡
李哲
周维东
颜同林
王永祥
妥佳宁
杨华丽
谢君兰
李金凤
彭超
康斌
吕洁宇
彭冠龙
黎保荣
高博涵
蒋德均
门红丽
谭梅
马绍玺
汤巧巧
贺芒
周文
段绪懿
陶永莉
王婉如
付海鸿
胡昌平
李扬
孙伟
黄菊
袁少冲
李怡、教鹤然、李乐乐
康鑫
熊权
王学东
王玉春
卓玛
罗执廷
李俊杰
孙拥军
陈夫龙
刘晓红
李直飞
朱姝
里所(李淑敏)
倪海燕
魏巍
徐江
谢明香
袁继锋
钱晓宇
周逢琴
苟强诗
傅学敏
黄蒙水
张霞
李跃力
任冬梅
学术承担
一 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
二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三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四 省社科项目
五 其他项目
学术奖励
一 教育部奖
二 省社科奖
三 学会奖
历届论坛与读书会
第一届西川读书会
第二届西川读书会
第三届西川读书会
第四届西川读书会
第五届西川读书会
第六届西川读书会
第七届西川读书会
第八届西川读书会
第九届西川读书会
第十届西川读书会
第一届西川论坛
第二届西川论坛
第三届西川论坛
第四届西川论坛
第五届西川论坛
第六届西川论坛
第七届西川论坛
第八届西川论坛
西川同人
西川大事记
2011年以前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后记
更新时间:2025-04-28 17:06:19